白萝卜栽培技术要点(收集5篇)
白萝卜栽培技术要点篇1
1购买正规品牌良种
尽管商品名相同的品种很多,但注册商标是受到法律保护的。选种时既要看品种名称更要看商标,这是保证选对良种的首要步骤。品牌良种具有净含量高、发芽率高、种子纯度好、种后技术服务周到等优点。正规的种子繁育科研院所和种子公司具有规模大、品牌影响力强、技术实力雄厚、信誉好、口碑佳等特点,购买这些种子,质量有保证。
2根据不同消费群体、消费习惯、消费区域选种
萝卜营养丰富,深受全国各地城乡消费者喜爱,但不同消费群体有不同的消费习惯,不同消费区域对萝卜品种的需求不同。萝卜根据皮色分为白皮、绿皮、紫皮、红皮、黑皮、上绿下白、上红下白等。萝卜的颜色要求则呈典型的区域消费特点,如北方爱吃青萝卜,著名的地方品种有东北的翘头青、天津的卫青萝卜、河南的791萝卜、山东的潍县青等;江浙一带则喜食用红萝卜,典型的地方品种有南京穿心红、扬州大头红、杭州苋桥红等;但湖北、湖南乃至广东则爱好全白萝卜,广为栽培的地方品种有黄州萝卜、亮白萝卜、南畔洲萝卜、白玉春等。传统的烹饪习惯对选材的特殊要求,郑州、武汉等地都有喜好萝卜炖排骨汤的习惯,但郑州人要求炖出来的汤香浓而不腻,因此要选用791萝卜、大青萝卜等青皮萝卜品种。同时,消费习惯也随人员流动、文化交流而逐渐改变,因此需求量大的品种可作为主栽品种,需求量少的作搭配品种种植。总之,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消费习俗,因此对上市的萝卜品种要求差别很大,只有了解消费者的嗜好与偏爱,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萝卜。
3选择抗病、抗逆性较强的萝卜品种
病害始终是造成萝卜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选用抗病品种是稳产、丰产的保证,是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农药等对产品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但是一个抗病品种往往只是抗一种或几种病害,种植者在选择品种时应注意选择抗当地主要病害的品种。
4根据市场需求选种
目前我国蔬菜市场供应已实现大流通、大循环,种植萝卜不再只是满足农户自己的需求,而是作为一种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市场需求较多的品种应作为首选品种,既可满足市场需求,为市场提供充足的货源,又可降低种植风险,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根据地方习惯和不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种植品种,以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当地市场鲜销的萝卜品种,要有“卖相”,即商品性要好。大部分远郊及农村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调整种植结构,适量发展外运菜,形成有特色的生产基地,生产适宜外销的品种。鲜销出口的品种,最好要求对方提供品种后进行生产,也可根据收购方的要求选定品种,并实施严格的生产标准进行管理及采收分级。签订出口订单时,一定要由进口商提供品种及技术,以规避贸易风险。以销售加工用萝卜品种为主,加工用萝卜生产中应选肉质致密、皮薄、干物质含量较高的品种。另外,在引进新品种和奇特品种时,要注意搞好市场调查,了解和掌握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避免盲目引进造成经济损失。
根据销售市场的食用习惯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如西北市场喜食青头类型的萝卜,宜选择青头类型的萝卜品种;而南方喜食长白类型的萝卜,宜选用条形均匀、无青头的白萝卜类型;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喜食绿皮萝卜,宜选用秋冬绿皮萝卜品种。
根据销售市场的质量要求选择优良品种。如广东市场要求萝卜大小1kg左右、条形均匀、无青头的亮白萝卜;重庆市场和江西市场要求1kg以上的大萝卜;河南市场要求1.5kg左右、表皮光滑、皮色亮绿的青萝卜。
5根据栽培季节、土壤条件及栽培模式选种
生产方式不同,所需的品种也不同,萝卜的栽培季节在不同地区差别很大。长江流域以南,一年四季几乎均可栽培;北方大部分地区可春、夏、秋三季种植;东北北部一年只能种一季;华南地区各季都可以栽培,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萝卜栽培的发展,华北地区也可以周年栽培,但在几个栽培季节中,秋冬萝卜为主要茬次。播种茬次要因地制宜,早春反季节栽培萝卜应选择早熟、抗抽薹能力强、抗病性强、低温生长速度快、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的春萝卜类型,晚播选用商品性好、抗病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夏季栽培的萝卜选耐热及抗病毒能力强的专用品种,而且应注意控制播种期。冬春萝卜要选择对温度反应迟钝、对光照要求不严格、生长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一些肉质根长、皮薄脆嫩的品种宜在砂壤土地块种植,在黏性土壤地块宜选用耐低温、耐弱光、冬性强、不易抽薹的中早熟和早熟品种。品种的优良性状在不同种植条件下表现不同。另外,不同的种植方式以及不同季节都存在着栽培条件的差异,例如,温室和大棚、露地不同,春大棚和秋大棚不同,高海拔山区和平原地区不同。同一地区在不同的茬口也应选择不同的品种。
6树立品种更新意识
优良品种是萝卜生产的基础生产资料,是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新品种在抗病性、产量、品质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消费和生产的多样化及蔬菜育种水平的提高,使萝卜品种的更新越来越快。生产者必须根据市场和生产的需求,不断更新品种,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提高萝卜产量及效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市场变化,产品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将成为萝卜生产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品质,优质的萝卜产品,即使价格略高,也较易被消费者接受。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在品质方面差异十分明显,所以要选择符合消费习惯、高品质、抗病、商品性状好、营养价值高,甚至有一定保健作用的新品种。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专业杂志、书籍了解更多优良新品种;也可以通过电话咨询、上网、实地考察的方法,了解最新、最优、适合当地气候、市场的品种。当然要与正规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知名企业联系,以免上当受骗。
7根据上市时间选种
尽管现在萝卜栽培技术和设施日趋完善,已基本上实现了四季生产,周年供应,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市场供应也有明显的淡旺季差异。萝卜多为秋播,秋冬上市,其他时间便是供应淡季,不能满足人们对它的周年需求。近年来菜农合理利用当地气候土地资源,调整播种时间,选用冬性强、不易抽薹且前期较耐低温、生长期短、肉质根较小的速生的春萝卜良种,供应春淡季市场;选用耐热、耐涝、抗病性强、生长速度快的早、中熟品种越夏栽培,均衡了淡旺季;选用对温度反应迟钝、对光照需求不严格、生长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进行冬春保护地种植,此茬萝卜也是重要的春季补淡蔬菜。淡旺季种植使菜农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8根据产品的不同用途进行选种
熟食用种,品种类型丰富,要选择抗病、丰产、耐贮藏的品种。各地食用习惯不同,对品种要求有差别。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和江苏、安徽等地红皮和绿皮品种较多,华南地区以白皮萝卜为主。
鲜食用种,一般要求有好的外观和风味等。如心里美萝卜脆嫩、味甜,是闻名中外的水果型萝卜。山东等地要求带点辣味,如潍县青萝卜。
加工用种,应根据加工产品的要求选择品种。制作各种加工品的原料,如萝卜干、酱萝卜、萝卜丝等,品种要求肉质致密、皮薄、干物质含量较高。
如果以冬贮和远销为目的,就要选用肉质致密、皮厚、含水量较少、耐贮运的优质绿皮萝卜品种。另外也有专以叶部为食用器官的叶用萝卜和以芽苗为食用器官的萝卜芽苗菜。
9因地制宜选种
每一个品种都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下选育而成,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应根据当地生态条件,严格审查品种的适应范围。详细了解该品种对气候、土壤、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的要求,再看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否能满足这些要求,应尽量从自然环境相似的地区引进品种,增强保险系数。所选品种应尽量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生态条件好的,可选择喜肥水的品种;生态条件相对较差的,可选择耐瘠薄、抗旱能力强的品种。
10试种后推广
新品种一般比老品种高产、优质、适应性好、抗病虫害及抗逆能力强,种植后经济效益高。因此,新品种深受广大菜农的欢迎。选种一个新品种应注意其是否适宜当地气候,种植前景如何,市场销路怎样,确定种植规模及种植面积,种植前应多咨询,多听取专业技术人员或当地种菜能手的建议。选择萝卜新品种要慎重,最好先试种,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技术以及不同生产单位的种子都有差别,所以引进一个新品种,引进与之相配套的种植管理技术,必须先经过1~3年的试种,确认没有因气候、土壤等原因造成毁灭性病害发生后再大面积推广。
白萝卜栽培技术要点篇2
关键词:胡萝卜;维他那;高产栽培技术;青海大通
维他那系列胡萝卜是大通县从北京维他那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一个加工型胡萝卜新品种。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20d,肉质根长20~22cm,径粗4~5cm,单根重200g左右,平均产量在60t/hm2左右,极抗抽薹,肉质根形整齐,尾部钝圆,皮肉心浓鲜红色,心柱细,是优良的胡萝卜加工专用品种[1,2]。该品种丰产性好,商品率高。经测定,总糖含量6.39%~7.15%,β-胡萝卜素含量140~180mg/kg,可提取胡萝卜汁作饮料,深受青海省内胡萝卜深加工企业的青睐,市场潜力大、销路广。2007年大通县开始引进种植,产量达到67.5t/hm2,收入3万元/hm2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1选择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地势平坦、向阳背风、肥沃的砂壤土或河淤疏松土壤地块,耕作层要深,整地要细,一般要求耕作深度在30cm左右。土壤精耕细作,以保证出苗和根系发育良好。前茬作物以小麦为宜。播种前4~5d浇透底水,待地表稍干后耙平畦面。胡萝卜对氮磷钾的需要量,以钾为主,氮磷次之,充足的钾肥有利于肉质根的发育膨大,充足的磷肥有利于增加胡萝卜的含糖量,氮肥施用量不宜过多[3,4]。应依照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一般地块应以底肥为主,施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kg/hm2、尿素300kg/hm2、过磷酸钙300~375kg/hm2、草木灰2250~3000kg/hm2,或复混肥料750kg/hm2、尿素150kg/hm2,结合深翻施入肥料。针对胡萝卜苗期抗杂草能力差的特点,播种前结合深翻施氟乐灵2.25kg/hm2或扑草净1.5kg/hm2进行除草。
2播种
当地表层50cm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日平均气温达到14.5℃时,即可播种。大通地区最早4月中旬播种,最晚5月下旬播种。由于胡萝卜种子果皮厚、革质,上生刺毛,含有挥发油,吸收水分困难,发芽慢而不整齐。因此,在播种前要搓去种子上的刺毛,并进行浸种催芽。为创造良好的发芽条件,播种前先将种子用30~40℃温水泡12h,或将种子放在30~40℃温水泡3~4h,捞出。用纱布包好,置于20~25℃恒温处催芽,60%种子露白时播种。按行距20~25cm进行开沟条播,播种深度2~3cm,播种量7.5kg/hm2。播种完成后用碾子进行镇压,以利于出苗。
3田间管理
播种后浇1次出苗水,一般不再浇水,因胡萝卜生长期间正值夏秋多雨季节,自然降水足够满足胡萝卜生长需水。在1~2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间苗,结合除草进行浅耕,防止铲伤胡萝卜苗;2~3叶时按株距3~4cm结合除草第2次间苗;4~5叶时按株距6~8cm定苗,拔除劣株和病株。保苗控制在23~27万株/hm2为宜。定苗前施氮磷钾三元复混肥105~150kg/hm2;当肉质根开始膨大时(即手指粗时),结合浇水施复混肥225~300kg/hm2,用生物有机肥作为追肥效果更佳。在胡萝卜叶簇旺盛生长期,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因水分过多而徒长。当胡萝卜肉质根直径长到2cm左右进入肉质根膨大期时,对水分需求最多,视降水情况及时满足供水,采取小水勤浇。有条件的地块进行苗期灌溉,生长后期注意水分控制,以防裂根。结合中耕除草对露出地面的胡萝卜进行培土,不要埋住株心部,防止绿肩胡萝卜。
4病虫害防治
胡萝卜的主要病害有斑点病、灰霉病、细菌性疫病等,可采用种子消毒,即用种子重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喷施50%速克灵800倍液、多菌灵500倍液、1000万单位新植霉素3000倍液等进行防治。虫害主要以蚜虫、根蛆为主,在成虫发生期,用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辟蚜雾20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d喷1次,喷施2~3次;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防治根蛆。
5收获与贮藏
当胡萝卜叶丛80%左右外叶由绿逐渐变黄萎蔫,胡萝卜肉质根充分肥大时为适宜收获期,及时进行收获。收获过早肉质根没有充分膨大,过晚会引起抽薹、裂根。适宜收获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时间选择在土壤稍干的晴天进行,采收时应注意防止铲伤胡萝卜肉质根,挖出后,需及时运到预先装备好的荫棚或树荫下摊开晾晒,去除裂缝、畸形、铲伤胡萝卜,并进行分级整理,选择完好产品分装在编织网袋起运。胡萝卜
耐贮藏,在1~5℃左右低温和相对湿度90%条件下可贮藏4~5个月。贮藏库在贮藏前15d要用药剂熏蒸或喷洒消毒,在贮藏期间,要随时检查,发现病烂胡萝卜及时剔除,并喷药防止病害蔓延。
6参考文献
[1]马芙华.高寒露地维他那胡萝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112.
[2]张广生,李勇,马吉权.维他那胡萝卜栽培技术[j].青海农林科技,2008(1):64.
[3]侯艳丝.胡萝卜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09(7):10.
白萝卜栽培技术要点篇3
关键词:卫青萝卜;起源;衍化;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S631.1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2.034
OriginandDevelopmentofTianjin“WeiqingRadish”
ZHANGBin1,WANGChao-nan1,ZHAORen-shun2,ZHANGSuo-ling3,WENFeng-ying1,LIUXiao-hui1,LUOZhi-min1
(1.TianjinKernelVegetableResearchInstitution,Tianjin300384,China;2.XinkouAgriculturalServiceCenterofXiqingDistrict,Tianjin300380,China;3.DepartmentofAgriculture,AgriculturalEconomicCommitteeofJinnanDistrict,Tianjin300350,China)
Abstract:Theoriginanddevelopmentof“WeiqingRadish”wereintroducedinthispaper.Thecharactersandcurrentsituationofmanymaincultivatedvarietiesof“WeiqingRadish”alsobementionedinthearticle.
Keywords:“WeiqingRadish”;origin;development;currentsituation
“卫青萝卜”是天津特有的名产,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卫”即指产地天津卫(天津在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定名天津卫),“青”即指萝卜皮、肉均为绿色[1]。“卫青萝卜”是萝卜中的优良品种之最,其特点是内外青绿,脆甜可口,生吃可代替水果。天津民谚有云: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最初的“卫青萝卜”指“沙窝萝卜”、“葛沽萝卜”和“灰堆萝卜”。现在“灰堆萝卜”已经消失,又不断有“田水铺萝卜”、“索庄萝卜”、“朱家铺杨庄青萝卜”等新成员涌现出来。
天津青萝卜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元朝顺帝至元六年(1340)《析津志辑佚》中已有天津种植萝卜的历史。相传明朝嘉靖皇帝有一爱妃,喜好吃南国荔枝。因为交通不便,荔枝在运京途中即使免于霉烂,也很难保鲜。宰相严嵩献计,把整棵荔枝树挖出装船运津及岸,再取荔枝果飞马送入宫中。船中种植荔枝树之余土,则常常倒在小刘庄海河岸边,经年积沙土0.67余hm2。当地老百姓将多年堆积的沃土平整后种植青萝卜,所产青萝卜色翠味佳,好吃不辣,口味独特,这也就博得了俗谚“小刘庄萝卜――俩味的”褒奖[2]。20世纪30年代以来,小刘庄一带日渐繁华,环境的改变已不适宜青萝卜种植,萝卜不得不易地而生。“小刘庄萝卜”在种植过程中,经菜农不断选育品种,陆续按地区分出许多品系,品质较好的有“沙窝青萝卜”、“葛沽青萝卜”、“灰堆青萝卜”,形成了“卫青萝卜”最初的主产地。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灰堆萝卜”的种植面积逐渐缩小,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速,灰堆的耕地迅速减少,“灰堆萝卜”也随着销声匿迹。
武清杨村的萝卜同样鼎鼎大名,据清代诗人崔旭《津门百咏》称:“声声唱卖巷东西,不数茨菰与荸荠。烂嚼胭脂红满口,杨村萝卜赛鸭梨”。现在武清主要萝卜产地是大良镇的田水铺村和河西务镇的索庄村。
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几个“卫青萝卜”有:西青“沙窝萝卜”、津南“葛沽萝卜”、武清“田水铺萝卜”、宝坻“朱家铺杨庄青萝卜”和“庞湾歪把青”等。
1西青“沙窝萝卜”
关于沙窝萝卜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如“姜子牙借沙窝萝卜济世救民”、“沙窝萝卜为曹操大军治病除疾”、“杨六郎以沙窝萝卜解粮草短缺之急”等,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传说清乾隆年间,乾隆微服私访,途径沙窝,正口渴难耐,见一俊美的少女在运河岸边清洗衣物,于是前去向其寻水。可少女来洗衣并没带着水,热情好客的她从篮中拿出几个沙窝萝卜,递到了乾隆手上。吃了半个萝卜后,乾隆对它赞不绝口,于是留下了“早知有萝卜,何必吃水果”的名言,后来沙窝萝卜被选为宫廷贡品。
“沙窝萝卜”特征为圆柱形,尾部稍细瘦,向顶部逐渐变粗,表皮光滑细腻,肉质颜色翠绿,口感甜辣,可口。根部入土浅,仅为1/5,收获时一推即倒。
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土质上沙下粘,特别适宜萝卜生长,“沙窝萝卜”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其作为“卫青萝卜”的代表品种以其独特的优良品质不仅赢得国内市场欢迎,成为天津及周边地区新年和春节期间每家必备的养生保健食品,还远销海外,出口香港、日本及东南亚各地,深受国际市场青睐。20世纪总理访问朝鲜时还送给金日成1kg“沙窝萝卜”种子作为国礼[3-5]。
1935年“沙窝萝卜”开始出口,当时主要是港商私自经营,出口地主要是香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沙窝萝卜”的出口任务主要由天津外贸公司接管,并把出口范围从港澳地区扩大到了东南亚及日本等国。当时,辛口镇每年出口的“沙窝萝卜”达300多万kg,经济收入200余万元人民币。2000年前后,随着国有外贸出口公司的改制,“沙窝萝卜”的出口逐渐中断,而且品质也开始下降,白心现象严重,种植规模和产量锐减。2001年,科技工作者开始了“沙窝萝卜”的秋季栽培品质改良试验以及春季和冬季反季节栽培试验,并获得了成功。2002─2004年,“沙窝萝卜”的优质栽培技术和反季节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农民种萝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萝卜产量了也有了大幅提高。2011年辛口镇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33.3hm2,其中露地33.3hm2、保护地300hm2,总产量约1925万kg。通过保护地设施秋延后种植,冷库贮藏保鲜,沙窝萝卜上市期明显延长,从10月份到翌年5月份均有鲜货上市,从此沙窝萝卜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2津南“葛沽萝卜”
“葛沽萝卜”俗称“葛沽蛋”,与“沙窝萝卜”相比在长度上稍短,而且是上下一样粗,同样是绿皮绿肉,清脆。对于“葛沽萝卜”的特征,当地人总结出一段顺口溜:“看表面,圆溜溜;摸起来,光滑滑;拿在手,沉甸甸;摔地下,十八瓣;切开看,豆瓣绿;吃起来,甜如梨”。
在葛沽很早以前人们就对萝卜的品质非常重视,曾有“赛萝卜”的活动,还总结出了评判萝卜品质的传统方法,过去负责评判的人采用“摔”的方法来检验萝卜的脆度,用“将萝卜嚼后吐到镜子上看其下滑速度”的方法来检验萝卜的含糖量,时至今日这些土办法早已无人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测糖仪、硬度计,但过去劳动人民的智慧却是无可否认的。
葛沽萝卜的品质出众与葛沽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密不可分。据记载,葛沽在历史上被称为“小江南”,地处海河的下游,“一夕随沟渠纵横,潮至,千门向水流”,坑塘密布,水质优异,加之春无大旱,夏无大涝,肥沃土地上由御河水滋润长成的萝卜,虽然个头不太大,但以圆滑周正、皮细皮薄、爽口脆甜享誉津门,传至海内外。过去葛沽萝卜好应首推“营房道”的萝卜,现在的营房道已经不复存在了,变成了高楼林立的住宅小区。
目前,“葛沽萝卜”种植范围集中在葛沽镇和辛庄镇,2011年面积49hm2,其中露地22hm2、保护地27hm2,总产量约312.4万kg。
3武清“田水铺萝卜”
大良镇田水铺村种植青萝卜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了。优质的地下水资源和沙质土壤使这个村种植的青萝卜表皮光滑、色泽碧绿、味甘、质脆、。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大对青萝卜种植的科技引导和市场信息的扶持力度,并注册了“田水铺”萝卜商标,使青萝卜的生产和销售实现了新的突破。2010年该村秋季共种植青萝卜80hm2,其中秋露地40hm2,秋延后设施栽培40hm2,并采用改良中棚、增加设施条件的方法,延长供应期。最晚的青萝卜可在春节上市,不仅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也错开了集中上市的时间,提高了销售价格,使农民获得了更丰厚的收益。
4宝坻青萝卜
4.1“朱家铺杨庄青萝卜”
宝坻区史各庄镇朱杨庄村地处香河、宝坻交界处,毗邻潮白河,有着得天独厚的沙质化土地,种植的青萝卜汁多味甜。村里种植优质萝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现在90%以上的农户都种萝卜,2010年全村秋季青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6.7hm2。随着品牌意识的提升,村里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注册了“朱家铺杨庄”青萝卜商标。
4.2“庞湾歪把青”
此外,宝坻的大口屯镇庞家湾村也注册了自己的青萝卜商标“庞湾歪把青”。庞家湾村西依青龙湾河,西北侧有部级万亩防风固沙防护林。由于这里的土壤沙性好、水资源充足,种植的歪把青萝卜甜辣适中、水分充足、口感独特。如今有了自己的品牌和专用包装,庞家湾青萝卜身价倍增,供不应求。
5回顾与展望
天津人吃青萝卜是多年以来的传统,冬季吃着萝卜、喝着茶水、听着相声是大多数天津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天津卫特有的地方习俗。天津民间有“穷吃萝卜富吃梨”的说法,过去水果价格昂贵,卫青萝卜是贫寒百姓家里都能享受得起的平价“水果”,吃一口甜脆的萝卜、喝一口热茶,在老天津人眼里是无比的享受。时年流转,这个习俗传承至今更有了新的意义,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各色水果对人们来说已不再是奢侈品,而可像水果一样鲜食、风味独特又养生保健的“卫青萝卜”反而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这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健康意识的增强,更体现了“卫青萝卜”的独特魅力和开发潜力。“卫青萝卜”从原来单纯的走街串巷贩卖之物,发展至今,已经分为各种档次,既有市场零卖的,也有打上包装、装入礼盒走入高端市场的,相信不久的将来还会有很多深加工产品面市,多样化的产品形式使卫青萝卜的消费人群更加广泛。品种的提升、保护地设施的升级、配套栽培技术的完善和贮藏条件的改善使“卫青萝卜”的品质提升、上市期明显延长。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宣传途径的拓宽、销售网络的健全使卫青萝卜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现在早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卫青萝卜”发展至今历经数百年,随着时代变迁,其类型不断细化,不同地区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类型,并各自注册了商标,以各自的定名进行商业宣传,如“沙窝萝卜”、“田水铺萝卜”等,“卫青萝卜”这个名字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了。但是笔者认为“卫青萝卜”这个名字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意义,不仅承载着天津老百姓的美好回忆,也更能确切的表述天津产青萝卜的概念。“卫”即指天津卫,所以“卫青萝卜”应该是产于天津地区、具有内外青绿、脆甜可口特点的青萝卜的统称。传统的“卫青萝卜”是由“沙窝萝卜”、“葛沽萝卜”和“灰堆萝卜”为主构成的,现今的“卫青萝卜”还应包括近些年出现的新产地生产的青萝卜,如:武清的“田水铺萝卜”和“索庄萝卜”、宝坻的“朱家铺杨庄”青萝卜和“庞湾歪把青”等。天津“卫青萝卜”的概念还应随着天津青萝卜产业的发展,继续不断丰富和延伸,这项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将被良好的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存信.天津名产蔬菜――卫青萝卜[J].中国蔬菜,1991(4):47.
[2]贵奋.卫青萝卜赛鸭梨[J].食品与健康,2001,(5):16-17.
[3]李云.农民广告卖萝卜三大症结难住“沙窝萝卜”[J].当代蔬菜,2006(3):8-9.
白萝卜栽培技术要点篇4
关键词萝卜;马铃薯;水稻;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1.104+.7;S532.048;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1-0112-02
马铃薯—水稻—萝卜一年三熟栽培模式,将水旱、粮经作物有机进行结合,既可稳定粮食生产,又可增加经济收入,同时还能抑制病虫害发生,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现代精品农业栽培技术,是一项提高土地单位面积出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方式。都匀市位于贵州省中南部,黔南州北部,是州政府驻地。市辖18个乡镇,拥有稻田面积9750hm2,水稻—油菜一直以来是都匀市稻田基本种植模式。近年来,都匀市就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开展了稻田多熟栽培综合技术研究,总结出了以马铃薯—水稻—萝卜、西葫芦—水稻—萝卜、萝卜—水稻—白菜为代表的一年三熟栽培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产出。以马铃薯—水稻—萝卜模式为例,可产马铃薯18.0~22.0t/hm2、稻谷9.0~9.24t/hm2、萝卜52.5~60.0t/hm2,产值可达12万元/hm2以上,比常规水稻—油菜种植模式增收166%以上。
1茬口安排
萝卜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11月下旬至12月收获;马铃薯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播种,在5月上旬收获;水稻5月中旬移栽,9月中下旬收获。
2萝卜栽培技术
2.1整地开厢,适时播种
田地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及保肥性能好的砂质土壤为宜。深耕深翻土地30cm,结合深耕施优质圈肥30~45t/hm2、45%优质复合肥450~750kg/hm2作底肥,平整,耙细,起垄开厢。制成宽100cm、高20cm、沟宽40~50cm的小高厢。萝卜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如白玉春、汉白玉、韩玉春等品种;每厢按行株距33cm×25cm播种,每穴播种1~2粒(用种量1.2kg/hm2)。播种深度2cm,播后盖种[1-2]。
2.2查苗补种,及时间苗定苗
播种7d左右开始出苗,要及时查田,发现缺窝断垄应及时补种。在子叶充分展开时进行,2~3片真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苗。
2.3水肥管理
播种时要保持土壤含水量在80%以上,出苗后要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以上,低于标准时,就要及时浇水补足,以促齐苗。叶生长盛期、后期湿度以土壤手握成团,放开即散为宜。如出现畦沟土壤发白应灌跑马水,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渍。出苗后7~10d,以清粪水作提苗肥,距幼苗8~10cm处灌浇;播后20d左右追施2次肥料,追施45%优质复合肥225kg/hm2;播后30~45d,追施第3次肥料,追施45%优质复合肥450kg/hm2。
2.4病虫害防治
萝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病毒病、细菌性软腐病;主要虫害有菜螟、菜青虫、小菜蛾、蚜虫、黄曲条跳甲。应加强健身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发现病虫害及时结合药物进行综合防治。
3马铃薯栽培技术
3.1种薯处理
马铃薯选用早熟、丰产、商品性好的费乌瑞它品种。为减少病菌传播,选用20~25g的合格种薯以小整薯播种最好(一般用种1800~2250kg/hm2),超过50g的种薯应切块播种。用高锰酸钾水或石灰水消毒后的切刀由顶部向底部切成25~30g的薯块,使每块薯都要带有顶端优势芽眼(2~3个),然后用草木灰拌种或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min后捞出,堆闷2h再播种。
3.2整地播种
精细整地,做到土面平整、细碎。净作马铃薯采用双行起垄栽培方式,按厢面70cm、厢沟40cm拉绳分厢,底肥采用条(沟)施方法,施复合肥750~1050kg/hm2、硫酸钾300kg/hm2、圈肥30~45t/hm2,先施化肥,后施圈肥。黔南地区马铃薯以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为宜。播种规格(25~30)cm×(45~55)cm株行距,保证6.00万~6.75万窝/hm2,每窝播1个种薯,采用错位播种,种薯直接放在土壤表面,芽眼朝上,稍用力压,使其与土壤充分接触。播种后起垄覆土,垄高25~30cm。地膜覆盖马铃薯为防止起膜,须将薄膜压紧。
3.3加强田间管理
早施追肥,及时进行中耕培土,苗高5~10cm、齐苗时进行1次中耕培土,防止薯块,同时追施尿素150kg/hm2左右,旱季雨水不足应进行补水,雨季注意清沟排水。地膜马铃薯应及时检查破膜,以防烧苗。
3.4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控马铃薯晚疫病。费乌瑞它易感晚疫病,带病种薯是晚疫病唯一初侵染来源。因此,选用合格的脱毒优良种薯是关键,生产上以选择合格二级或三级脱毒种薯为主,四级种薯为辅。大田防治:晚疫病发病初期要及时连根清除病株、同时进行第1次施药防治,隔7d再进行1次,一般施药2~3次,就可达到很好的预防和防治效果。药剂可选择银法利、58%甲霜灵、64%杀毒矾、大生M-45、72%杜帮克露、69%安克锰锌等,采取多种药剂交替使用[3-4]。及时防治蚜虫,可采用粘虫板、乐果、灭蚜威等农药防治。如发现病毒感染的花叶、卷叶、皱缩、矮化等症状的植株也应及时拔除。
4水稻栽培技术
4.1旱地育秧
重点抓好旱育苗床整地、培肥工作。苗床选择避风、向阳、土质偏黏、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播前25d,按1kg稻种播厢面长宽比12.0m∶1.2m的2厢为标准,开沟整厢;均匀施入充分腐熟的细嫩圈肥10~15kg/m2、过磷酸钙100~200kg/m2,泼浇适量清粪水达到土肥充分混合均匀,做到厢面平整、细碎、肥水均匀。
4.2适时播种
水稻选用商品价值高的宜香99E-4、丰优香占、渝香203优质、高产的香型类品种。日均温稳定在10℃左右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6—18日进行,采用芽谷(破胸)播种,将旱育保姆加入催芽后稻种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将旱育保姆均匀包裹在种子上。播种量(芽谷)控制在50~100g/m2,先播70%,后补播30%以达均匀,注意播前确保苗床吸足水,播后用过筛细土盖种,以不露种为宜。
4.3苗床管理
播种完毕后立即喷施旱秧净或杀草丹进行苗床除草,然后搭架盖膜;出苗后注意补水防旱、通风防灼、施药防鼠、人工灭草,看苗追肥,适时揭膜炼苗,发现病虫及时救治。
4.4移栽定植
当苗高15cm、叶龄5~7叶、秧龄在35d左右即可移栽。采用宽窄行方式栽秧,规格以1.33m×0.20m+0.17m为标准,肥力上好的田块株距可以放宽到0.20~0.23m。
4.5肥水管理
移栽前大田施圈肥22.5~30.0t/hm2、过磷酸钙(钙镁磷肥)750kg/hm2、尿素150kg/hm2、氯化钾150kg/hm2、硫酸锌22.5~30.0kg/hm2,增施硅肥150kg/hm2作底肥。栽秧后5~7d结合撒施稻田除草剂除草,追施1次分蘖肥,看苗追施穗肥(始穗期),增施壮籽肥(灌浆期)。水分管理上,以寸水活蔸、浅水促分蘖、干湿壮籽、适时排晒田为原则做好水分管理工作[5]。
4.6病虫害防治
栽秧前2~3d施药防治病虫害1次,栽秧时秧苗要采用三环唑药液浸泡处理,及时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等虫害,重点防治穗颈瘟,在孕穗期、齐穗期喷施三环唑2次。
5参考文献
[1]刘家全.水稻萝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9(7):28.
[2]陈玉萍,李崇丽.日本白萝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6):45.
[3]潘银山.马铃薯费乌瑞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78.
[4]解艳华.黑龙江省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7,21(3):178-179.
[5]罗延志,杨开术,赵宛兵,等.杂交水稻新品种福丰18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9(12):54-55.
白萝卜栽培技术要点篇5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萝卜;遗传育种
萝卜(RaphanussativusL.)为十字花科萝卜属一年或二年生雄雌同花的异花授粉作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萝卜杂种优势十分明显,目前主要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制种。现代萝卜育种所要改良的目标性状也在不断的变化,除了对丰产、优质、抗病的要求越来越具体以外,又提出一些新的目标,如耐热、耐抽薹、早熟、晚熟、品质优、口感佳。
常规育种方法在生产上应用广泛,技术容易掌握,具有不可低估的潜力,但也往往具有局限性,如育种年限长。现代生物技术是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给动植物品种改良带来了一场革命。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小孢子培养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诱变技术在内的现代生物技术大大加快了蔬菜遗传改良的步伐,把育种技术从宏观水平提高到微观水平。现对现代生物技术在我国萝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加以综述,并对萝卜育种中还未涉及到的技术加以展望,以期为萝卜遗传育种及资源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1小孢子培养技术与萝卜遗传育种
1.1小孢子培养技术
小孢子是指未成熟的单核花粉细胞。小孢子培养技术是将小孢子从花药中分离出来,以单个小孢子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促进其细胞分裂和单倍体胚,进而诱导发育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实践证明,经小孢子培养得到的双单倍体或DH系株系间的性状变异幅度大,超亲现象和出现特殊优良性状的频率显著高于常规育种,株系内性状整齐,世代间稳定性强。通过小孢子培养出来的自交系具有高度的纯合性,以此配制的杂交组合往往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另外小孢子培养所得的胚状体可以作为理想的转基因受体,用于植物基因工程外源基因导入。
1.2萝卜小孢子培养
萝卜小孢子培养始于20世纪80年代,Liehter[1]首次报道了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成功诱导出胚状体。Takahata等[2]对11份萝卜材料进行了培养,其中有6份获得了胚状体,部分获得了再生植株。张丽[3]以20个不同类型的萝卜品种为材料,应用大量元素减半的1/2NLN液体培养基进行小孢子培养,其中1份材料获了胚状体。付传翠等[4]认为萝卜中普遍存在基因型偏性问题,在预处理过程中保存较高活力是小孢子诱导成功的关键。陈文辉等[5]对30份夏秋萝卜进行培养,有4份秋萝卜材料获得胚状体,认为基因型与诱导率有很大的相关性,低温预处理花蕾可以显著提高出胚率,33℃高温热激处理48h是改变小孢子发育途径的重要条件。周志国
等[6]以萝卜游离小孢子再生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形态学观察、根尖染色体鉴定、流式细胞测定等方法进行了倍性检测。结果表明,由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的植株中同时含有单倍体、双单倍体和多倍体,来源不同的小孢子培养获得的植株倍性比例不同,不同倍性植株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熊秋芳[7]在
1/2NLN-12培养基中,游离小孢子培养20~25d后,20个基因型中有8个获得了胚状体,占供试材料的40%。对千禧二号萝卜双单倍体植株进行亲和指数的测定,结果显示双单倍体植株蕾期亲和指数均大于5,花期亲和指数均小于0.3,符合自交不亲和系的标准,可以作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
2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与萝卜遗传育种
2.1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原生质体融合,亦称细胞融合、体细胞杂交、超性杂交或超性融合,是指不同种类的原生质体不经过有性阶段,在一定条件下融合创造杂种的过程。原生质体融合可避免受精作用中的种的特异性配子识别反应,有可能打破远缘杂交中的有性不亲和界限。原生质体技术还可用于种质资源的保存、细胞突变体的筛选、细胞器移植和外源DNA的导入等方面。自从1960年Cocking首次用纤维素酶制备番茄根原生质体获得成功后,迄今已有46个科160多个属360多种植物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问世,80多种科间、属间、种间或品种间细胞融合获得胞质种。近年来,人们将原生质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蔬菜育种工作中,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获得了甘蓝和白菜、番茄、油菜、萝卜等体细胞杂交植株[8]。
2.2萝卜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融合是将两种异源原生质体,在诱导剂的诱发下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再经过细胞壁再生形成杂种细胞的过程。雷开荣等[9]以甘蓝生产种为受体,以高抗黑腐病、软腐病及根肿病的萝卜野生材料为供体,在原生质体融合前,用酶或酶+紫外线对供体原生质体进行单因素或双因素复合处理,以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供体亲本进行双因素复合处理,实现了原生质体非对称性融合并获得再生植株。孙振久[10]先后探讨了不同电融合条件、融合液、原生质体密度及不同品种对甘蓝和萝卜原生质体融合及细胞分裂的影响,为萝卜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是成功获得杂种再生植株的前提。
远缘杂交可以有效地进行异种、属间遗传物质的相互引入和转移,有目的地进行作物性状改良,在作物育种上具有广泛应用。萝卜具有优良的抗线虫病基因和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若通过远缘杂交的方法将萝卜的优良基因导入其他作物中,无疑对当前作物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样我们也可以将别的作物的优良基因导入萝卜中来。人们已获得了萝卜芸薹、萝卜甘蓝、萝卜黑芥等新品种[11],但成功率不高。胡大有等[12]2004年利用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和1个黑芥品种与日本樱岛大根萝卜进行正反交,以研究远缘杂交的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萝卜与油菜的远缘杂交存在严重的生殖障碍。甘彩霞
等[13]将萝卜与大头菜,张凤银等[14]将萝卜与小白菜进行属间杂交,其后代具体表现为荚果长到一定程度后黄化,杂种胚胎开始败育。如果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则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杂交育种中诸如不亲和性、性器官败育障碍等问题。
3诱变育种技术与萝卜遗传育种
3.1诱变育种技术
诱变育种技术是人为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种子、植株、组织、细胞或花粉,使其基因型产生遗传变异,从中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在众多育种技术中,诱变育种因其突变频率较高、突变谱较宽、能有效创造新类型种质资源,且突变性状稳定较快,有利于加速新品种选育进程等优势,在作物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极大成功;同时通过诱变技术获得的一系列新颖突变种质资源也是进行功能基因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诱变育种技术包括辐射诱变、化学诱变和航天诱变3种。辐射诱变是指人为地利用物理诱变源,如离子束、γ射线、β射线、χ射线、中子等高能射线诱发作物产生突变,通过突变体的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地育成可供生产利用的新品种。化学诱变是用化学诱变剂如甲基磺酸乙酯(EMS)、硫酸二乙酯(DES)等烷化剂或碱基类似物等处理植物材料,通过与核苷酸中的磷酸、嘌呤、嘧啶等分子直接反应来诱发突变,从而引起植株形态特征的变异。航天诱变又称空间诱变,是将供试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宇宙飞船,送到距地球200~400km的太空,利用空间宇宙射线的强辐射,在高真空、微重力和交变磁场等特殊环境中进行诱变处理,使供试材料产生有利变异,返回地面试种后继续采用常规育种技术,从中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航天诱变可以使作物本身染色体产生缺失、重复、易位、倒置等基因突变。
3.2萝卜诱变育种
诱变实际上是一个“无中生有”的技术,它在创造或改变单基因控制的特殊性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蔬菜诱变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后期,随着诱变育种技术与方法日趋成熟,育成的作物品种逐渐增多。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通过诱变技术已先后育成番茄、辣椒、甜瓜和黄瓜等蔬菜新品种。同属十字花科的油菜诱变育种成绩显著,单采用60Co-γ射线处理干种子,先后育成了沪油4号、111、73-103、秀油1号,甘油5号等新品
种[15]。石淑稳等[16]用EMS处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的胚性培养物,获得长角果和矮秆突变体。甘蓝型油菜皖油518接受空间诱变后,回收种子SP2代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包括早熟、长角、多分枝、矮化、黄籽等突变类型。另外,SP2代各株系间产量亦表现出明显差异,为培育高产油菜新品种创造了丰富的遗传资源。萝卜诱变育种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只有少量资源经卫星搭载,如苏州地方萝卜良种梅李60天经神州一号搭载,返回地面后经多代系统选育,具备了产量高、品质好、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的特点。梁秋霞等[17]选取樱桃萝卜点点红为材料,用低能Ar+注入其干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低能Ar+注入都会使种子发芽率、成活率及不同阶段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变异。可以预见,萝卜诱变育种具有广阔的前景。
4分子标记技术与萝卜遗传育种
4.1分子标记技术
分子标记是以个体间遗传物质内核苷酸序列变异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是DNA水平遗传多态性的直接反映。与其他几种遗传标记――形态学标记、生物化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相比,DNA分子标记具有的优越性有:大多数分子标记为共显性,对隐性性状的选择十分便利;基因组变异极其丰富,分子标记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在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组织的DNA都可用于标记分析;分子标记揭示来自DNA的变异;表现为中性,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与不良性状无连锁;检测手段简单、迅速。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已有数十种,广泛应用于遗传育种、基因组作图、基因定位、物种亲缘关系鉴别、基因库构建、基因克隆等方面。
4.2分子标记技术在萝卜中的应用
据Vavilov1923-1931年、Darling-ton1945年和1955年的调查认为,萝卜起源于中亚西亚和中国[18],世界各地均有种植,欧美主要栽种小型四季萝卜,亚洲以大型萝卜为主。中国栽培萝卜历史悠久,萝卜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现已收集保存的萝卜资源有2071份,研究这些资源的遗传背景和关系是有效利用资源的前提[11]。
分子标记在萝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得到应用。孔秋生等[19]用
RAPD标记对收集保存的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性栽培萝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探讨性分析,认识其遗传亲缘关系,为大批量萝卜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分类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汪志伟等[20]以萝卜恢复系和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并以174株个体组成的F2代分离群体作为恢复基因的标记群体。以分离群体的不育株和可育株分别建立不育池和恢复池,利用100个RAPD引物对两池间的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标记OPC61900与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连锁,可用于对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赵丽萍等[21]应用SRAP与AFL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萝卜品种鉴定分析。龚义勤等[22]、宋贤勇等[23]、武创等[24]对萝卜基因组DNA的RAMP-PCR分析体系进行优化,并初步将体系应用于萝卜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种质鉴定分析,为萝卜种质资源晚抽薹、CMS恢复基因、肉质根形成等重要性状标记与分子育种提供重要技术基础。徐文玲等[25]采用AFLP结合银染检测技术,对与萝卜耐抽薹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进行了筛选,结果以EcoRI-ACT/MseI-CTG和EcoRI-ACG/MseI-CAG两对引物组合在抗感池中分别筛选出175bp和123bp的两个标记CTG180和CAG120。谭婷婷等[26]利用萝卜包含ORF138基因片段的Ogura胞质雄性不育(CMS)分子标记对收集的5份萝卜雄性不育系种子材料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有1份种质为Ogura雄性不育材料,将Ogura分子标记应用于萝卜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转育工作中,可以提高选择效率,缩短育种年限。张庶等[27]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了莲座期的福山包头大白菜、翘头青萝卜及其杂种F1代的叶片,获得特异表达的转录片段(TDF),从而为深入研究大白菜杂种优势相关基因和萝卜-大白菜基因组互作奠定了基础。
5基因工程技术与萝卜遗传育种
5.1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是将重组对象的目的基因插入载体,拼接后转入新的宿主细胞,构建成基因工程菌(或细胞),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使目的基因在工程菌内进行复制和表达的技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良植物品质,进行植物抗虫、抗病、抗寒、抗旱、抗除草剂的研究。
荆赞革等[28]根据GenBank中扩展蛋白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萝卜高代自交系NAU-LVYH06中克隆到一个扩展蛋白基因RsEXPB1(GenBankaccessionNo.GQ387363,GQ387364),该基因主要在萝卜生育前期的幼叶、肉质根木质部和韧皮部中表达,且表达丰度可能与该部位细胞生长分裂状态相关。潘大云等[29]报道了将萝卜抗线虫基因导入油菜的研究结果。邓晓东等[30]进行了萝卜抗真菌蛋白基因Rs-AFPs转化番茄的研究。李文君等[31]发表了萝卜叶绿体ATP酶β亚基的cDNA克隆及序列特征的研究结果。王玲平等[32]以萝卜品种圆白为材料,根据白菜CYP450基因CYP86MF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和5'/3'RACE相结合的方法克隆了一个CYP450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它进行了序列分析,为CYP450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其在植物发育代谢中的功能研究提供一定的信息;丁云花等[33]开展萝卜D染色体在7号连锁群定位的研究,证实了定位有抗线虫基因HsIRapls的7号连锁群对应于具线虫抗性效应的萝卜D染色体;何启伟等[34]采用RT-PCR的方法,先后从萝卜花蕾中克隆了萝卜花青素调控基因和开花关键基因LFY基因片段,并将后者构建了dsRNA抑制双元表达载体pPOK-A-I-S-L,转入到萝卜品种短叶13中,获得了T0代种子。
6结语
我国萝卜种质资源丰富,类型和品种繁多,且有多种食用方法。同时,萝卜富含淀粉酶、硫代葡萄糖苷、VC、莱菔子素,以及其他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有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是颇受欢迎的保健食品。目前,除东亚国家大面积种植萝卜外,国际上其他国家则只有少量栽培,品种类型也少。因此,调整和把握好育种目标,改进和提高育种技术水平,育成各具特色,优质、抗病、稳产、适应性广的品种,并繁育出优质种子,不仅能够加快国内品种更新,而且完全有条件推向国际市场。
可以预见,分子标记技术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在萝卜育种中将有更大的应用空间。传统育种技术仍是重要的育种手段,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必将大大加快萝卜育种进程,创造出更多优异的种质资源,培育出更多优良性状的萝卜新品种。例如,采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加快育种材料的纯合过程,并配合强化室内和田间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选择,缩短优良亲本系选育年限。对耐抽薹性、耐寒性、耐热性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分子标记研究,辅助常规亲本系及杂种一代的鉴定与选择,提高选择的效率和准确性。运用基因工程,转化特异基因,创新萝卜种质,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诱变技术丰富育种材料。
参考文献
[1]LiehterR.EfficientyieldofembryoidsbycultureofisolatedmicrosporesofdiferentBrassicaceaespecies[J].PlantBreeding,1989(103):119-123.
[2]TakahataY,KomatsuH,KaizumaN.Microsporecultureofradish(RaphanussativusL.):influenceofgenotypeandcultureconditionsonembryogenesis[J].PlantcellReport,1996,16:163-166.
[3]张丽.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初探[J].园艺学报,2004,
31(5):676-678.
[4]付传翠,张丽,宫国义,等.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萝卜小孢子活力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6(6):45-48.
[5]陈文辉,方淑桂,曾小玲,等.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初报[J].福建农业学报,2006(4):338-341.
[6]周志国,王聪艳,龚义勤,等.萝卜小孢子植株倍性鉴定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4):156-158.
[7]熊秋芳.萝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再生植株研
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8]孟金陵.芸薹属植物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油料,1987(4):71-77.
[9]雷开荣,RyschkaU.不同供体原生质体前处理方法对甘蓝与萝卜属间原生质体融合植株再生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1999,12(4):5-10.
[10]孙振久.不同电融合条件对甘蓝与萝卜细胞融合效果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1993(2):20-22.
[11]徐利远,罗鹏,兰泽蘧,等.甘蓝型油菜与蓝花子远缘杂交及双二倍体的合成研究[J].遗传学报,1996,2(2):
124-130.
[12]胡大有,王爱云,李.萝卜与甘蓝型油菜和黑芥的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J].作物研究,2006(2):124-126.
[13]甘彩霞,何云启,崔磊,等.萝卜与大头菜属间杂种胚的离体培养[J].长江蔬菜,2011(8):18-20.
[14]张凤银,梅时勇,甘彩霞,等.萝卜与小白菜属间杂交的初步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70-72.
[15]冯学金,刘根科.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2):13-17.
[16]石淑稳,吴江生,刘后利.离体诱发甘蓝型油菜长角果和矮秆突变体[J].核农学报,1995,9(4):252-253.
[17]梁秋霞,曹刚强,黄群策,等.低能Ar+注入樱桃萝卜点点红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05(3):70-73.
[18]周长久,陈惠明.中国栽培萝卜(RaphanussativusL.var.longipinuatusBailey)分布及起源中心的初步研究[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17(4):47-52.
[18]陈惠明,周长久.萝卜酯酶同工酶与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5(3):
191-193.
[19]孔秋生,李锡香,向长萍,等.萝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2):156-160.
[20]汪志伟,向长萍,梅时勇,等.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2):
153-155.
[21]赵丽萍,柳李旺,龚义勤,等.萝卜品种指纹图谱SRAP和AFLP分析[J].植物研究,2007(6):687-693.
[22]龚义勤,李培,王明霞.萝卜基因组DNA的RAMP-PCR体系优化[J].植物研究,2006(1):93-97.
[23]宋贤勇,柳李旺,龚义勤,等.萝卜基因组DNARAPD与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J].种子,2007(2):1-5.
[24]武创,司龙亭,姜晶.萝卜ISSR-PCR反应体系的正交设计优化[J].分子植物育种,2010(1):186-190.
[25]徐文玲,王淑芬,牟晋华,等.萝卜抽薹基因连锁的AFLP和SCAR分子标记鉴定[J].分子植物育种,2009(4):743-749.
[26]谭婷婷,刘立锋,陈伟,等.利用分子标记鉴定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种质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8):8-13.
[27]张庶,李利斌,王凤德,等.利用cDNA-AFLP分析大白菜、萝卜及其杂交种差异表达基因[J].山东农业科学,2011(7):1-4,8.
[28]荆赞革,柳李旺,龚义勤.萝卜扩展蛋白基因RsEXPB1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9(4):801-805.
[29]潘大云,FriedtW.萝卜抗线虫基因导入油菜的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21(3):6-9.
[30]邓晓东,费小雯,胡新文.萝卜抗真菌蛋白基因Rs-AFPs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转化番茄的研究[J].园艺学
报,2001,28(4):361-363.
[31]李文君,范静华,赵南明,等.萝卜叶绿体ATP酶β亚基的cDNA克隆及序列特征[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1(4):36-40.
[32]王玲平,曹家树,叶纨芝,等.萝卜RsCYP86MF基因cDNA全序列克隆及结构特征分析[J].园艺学报,2005,32(1):127-130.
[33]丁云花,HolgerB,HerbertP.萝卜D染色体在7号连锁
群的定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2(5):68-71.
[34]何启伟,王淑芬,王文玲,等.我国萝卜育种现状与前程展望[C]//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论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