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反应(收集5篇)
妊娠反应篇1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
[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3)10-114-02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过程中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近年来,由于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孕期漏诊及诊断不规范,导致围生儿病死率增加及母体产科合并症增加,严重影响了母儿妊娠结局,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炎性介质在病理妊娠的研究中日益增多。多项研究显示CRP与GDM的发生呈明显相关,在GDM发生前CRP就明显升高,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呈渐进性增高趋势[1]。尿微量白蛋白(UMA)是一种中分子蛋白质,为肾小球早期损害的标志物,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2]。本研究对GDM患者联合检测CRP和UMA,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本院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糖代谢异常孕产妇38例,均符合GDM的诊断标准[3]。年龄22~38岁,平均(28.3±3.6)岁,平均孕周(32.8±0.7)周。另选取同期无其他合并症的健康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27.9±3.7)岁,平均孕周(33.2±0.6)周。所有入选对象均无感染、肿瘤、心血管及泌尿系统疾病史。两组孕妇间年龄、孕周及怀孕次数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所有入选孕妇均取晨尿及晨起空腹血3mL,经离心后立即检测。UMA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由宁波美康公司提供。血清CRP测定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试剂由利德曼公司提供,所用仪器为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GDM组的CRP及UM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CRP是由Tillett和Francis(1930年)发现的肺炎患者血清中一种能与肺炎球菌型非特异菌体多糖成分C多糖发生沉淀反应的物质。1941年Macleod和Avery、Abernethy和Avery先后证实这是一种急性感染时出现的蛋白质,其与C多糖体的絮状沉淀反应有赖于钙离子的存在,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与代谢类疾病相关的炎性因子。它的合成受激活的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某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调节。
CRP的含量在急性炎症反应阶段可迅速升高,妇女血清CRP水平自妊娠第4周开始升高,提示母体在受精卵着床之早期阶段即有轻度炎症。研究表明,妊娠期各阶段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及未妊娠妇女[4]。研究发现CRP与胰岛素抵抗(IR)有关,CRP可通过炎症反应IR。IR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代谢综合征和IR与炎症反应相关[5]。有研究报道[1,6],在孕10~18周时糖耐量异常组和GDM组血清CRP与白介素-6(IL-6)水平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GDM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在疾病发生前就已明显升高,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呈渐进性增高的趋势。本研究结果也显示,GDM组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上述报道的结果一致。
UMA在正常人尿中排泄量极微,当肾小球受到轻微损害时,尿中白蛋白便增高。因此,尿中白蛋白排出量的大小可早期反映肾小球的损伤程度。吴志妹等[7-8]研究表明,UMA是肾脏早期受损的重要标志,对糖尿病和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糖尿病孕妇由于妊娠及高血糖使肾血流量明显增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GFR)显著增高,肾小球长期处于高灌流、高滤过状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滤过压和通透性增加,负荷加重,最终引起肾器质性损害,从而影响肾功能。袁俊[9]研究表明,GDM患者UM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孕妇。而吕红娟等[10]研究显示,GDM患者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UMA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发展这些指标相应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GDM组的CRP及UM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孕妇组,与以上报道相符。表明CRP与UMA联合检测有助于GDM的早期诊断,对评价患者病情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宁洁,张绍武.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3):548-549.
[2]孙芹敏,韩青,曲淑贤.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33(2):171-174.
[3]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1-152.
[4]SacksCP,SeyaniL,LaveryS,etal.MaternalC-reactiveproteinlevelsareraisedat4weeksgestation[J].HumanReporduction,2004,19(4):1025-1029.
[5]杨柳,董爽.C-反应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作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46-4648.
[6]肖贺丽,谭育松.妊娠期糖尿病与炎症因子IL-6、CRP[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06-1307.
[7]吴志妹.尿微量白蛋白在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405-1407.
[8]侯振江,牟兆新,周秀艳,等.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和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9):1389-1392.
[9]袁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99-100.
妊娠反应篇2
【关键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研究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02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disordercomplicatingpreg-nancy,HDCP)是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女性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往往发病于妊娠20周后,发病率达9.4%左右。截止到目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严重发病时可威胁母婴生命健康。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反应中一个十分灵敏的指标,现已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性,本组研究资料对这种关联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2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2~37岁,孕周36~41周,其中妊娠期高血压40例,轻度子痫前期40例,重度子痫前期40例。120例患者均符合乐杰主编的第7版《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均排除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的高血压病、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同时选择本院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5~39岁,孕周37~41周。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标本采集两组孕妇均于入院后治疗前,空腹取外周静脉血3ml,静置10min后,对其以1000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5min,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主波长340nm,副波长800nm测量其吸光度值。检测标准与操作过程严格遵守操作说明书。本次研究选用的测定仪器为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为上海科华公司提供。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P
2结果
2.1两组孕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6.03±2.09)mg/L,对照组孕妇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2.32±1.63)mg/L,观察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时期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中妊娠期高血压40例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4.18±1.97)mg/L,轻度子痫前期40例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4.87±1.10)mg/L,重度子痫前期40例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6.45±1.87)mg/L。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时期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女性妊娠期的一种特有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业内学者普遍认为其发病与异常滋养细胞侵入子宫肌层、营养缺乏、胰岛素抵抗、免疫机制、血管内皮损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该病现已成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高危因素之一。C反应蛋白是20世纪30年代有关学者在急性感染患者的血清中发现的,是各种蛋白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的最敏感性的指标,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其水平显著上升,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炎症得到缓解时,其水平也会随之快速降低,最终恢复到正常范围。但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常规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因其更敏感更精确的优势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研究表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不仅与常见炎症反应相关,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妊娠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用于相关疾病病情的发生发展、病情严重程度的初步判断及预后等[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呈正相关关系,通过观察孕妇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真实了解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进展,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作为病情评估的重要临床指标,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妊娠反应篇3
关键词:
近年来,异位妊娠有明显年轻化和增加的趋势,对于未育妇女和要求保留输卵管功能的年轻女性,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已显得日趋重要[1]。由于诊疗技术的进步,高敏感度的放射免疫测定血β-HCG与B超尤其是检查水平的提高,使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保留功能性的治疗成为发展趋势[2-3]。异位妊娠的保守性手术治疗和保守性药物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文献有关异位妊娠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1保守性药物治疗
1.1保守性药物治疗的适应症[4-6]:①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腹痛,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明显贫血;②受累输卵管直径<3cm,输卵管无明显破裂,无腹腔内活动性内出血体征;③肝肾功能正常;④血清β-HCG<15000mIU/ml;⑤B超中无明显胎心搏动;⑥有生育要求。
1.2应用药物治疗主要是使药物抑制了滋养细胞的生长,使妊娠产物吸收。目前应用的药物种类比较多,有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米菲雌酮、氯化钾、高渗葡萄糖、中药治疗等。
1.2.1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是异位妊娠的最常用药物,是抗代谢类药物,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DNA的合成[7],它具有可杀死增生活跃的滋养细胞,使胚胎绒毛的滋养细胞变性分解坏死脱落排出,降低血HCG水平,从而治疗异位妊娠。甲氨蝶呤的给药方法,由早期的、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用药的全身给药法,发展为手术治疗时或腹腔镜下用于病变部位直接注射给药[8-9];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可在阴道B超引导下经阴道直接注射到病变部位。对早期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和宫颈妊娠,药物治疗已成为首选治疗,局部高浓度给药可以提高疗效,不良反应低,为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方向。
1.2.2米非司酮。米菲雌酮的治疗异位妊娠主要是其孕激素拮抗作用,可以抑制滋养层的发育,使蜕膜或绒毛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促使促黄体生成激素(LH)降低,黄体溶解而导致依赖于孕酮的发育的胚囊坏死。张晶[10]等的研究表明,应用米非司酮150mg可引起早孕蜕膜组织网络平衡状态紊乱,对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可以配合甲氨蝶呤应用,甲氨蝶呤加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可达96.7%[5]。且两药联合治疗可以缩短治愈时间,要优于单独用药。
1.2.35-氟尿嘧啶。氟尿嘧啶是对滋养细胞极为敏感的化疗药物通过干扰DNA的生物合成,阻止滋养细胞的分裂增殖,致滋养细胞死亡。
1.2.4高渗葡萄糖。在B超引导下异位妊娠部位注入高渗葡萄糖,高渗葡萄糖可引起局部组织脱水和滋养细胞坏死,进而使输卵管妊娠产物吸收,无不良反应[11]。另外,注入药量的选择也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当注入高渗葡萄糖过多时,容易引起输卵管管壁过度扩张而破裂;若注入量过少,不能达到杀胚的目的。因而,对于进一步掌握B超介入治疗中所需高渗糖的量为影响该方法是否成功的关键。
1.2.5中药方剂。中药治疗的原则为辨证施治,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甲氨蝶呤或米非司酮等治疗可杀胚,帮助吸收腹腔包块及妊娠产物,恢复输卵管通畅,提高宫内妊娠率。陈安珍[12]应用甲氨蝶呤作对照,研究米菲雌酮配伍中药治疗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米非司酮配伍中药和氨甲蝶呤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和7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优于甲氨蝶呤,且甲氨蝶呤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给药方便,作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药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1.2.6氯化钾。主要作用于胎儿心脏,引起的心脏的收缩不全和胎儿死亡,常用于有心血管搏动的异位妊娠的治疗,对于滋养细胞无不良反应,目前应用此方法较少。
2保守性手术治疗
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方法,是指通过手术剥离妊娠产物,而保留输卵管的治疗方法。
2.1保守性手术治疗方法。患者均根据妊娠囊着床部位选择手术方式,包括输卵管切开缝合术、输卵管伞端妊娠物取出术、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术中患侧输卵管浆肌层注射溶有甲氨蝶呤20mg的生理盐水2ml。
2.2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1973年SHAPNO报道了通过腹腔镜进行异位妊娠手术,1978年BRUHAT[13]首创腹腔镜下输卵管线形切开术。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已广泛应用于妇产科领域,已成为生命体征稳定的非休克状态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因近年来由于术者配合默契,手术操作熟练,即使大量活动性出血甚至休克患者及陈旧性异位妊娠粘连也不必列为禁忌证。但是在腹腔镜手术中,对于宫外孕破裂出血量大的患者,自身血液回输有一定困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于宫角妊娠因宫角部肌层厚,血窦丰富,不宜在腹腔镜下手术,一旦确诊,应直接剖腹手术为好。
2.3保守性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的探讨:临床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近期效果均优于开腹手术[14],关于远期效果,范保维[9]等对比分析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282例和输卵管切除术260例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度、宫内妊娠、重复异位妊娠和持续性异位妊娠情况,结果表明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妊娠率高,但其持续性异位妊娠及重复性异位妊娠率亦增加。王海英[6]等人在对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患者的对比研究中,无不良病史及输卵管粘连的患者中腹腔镜组较开腹组重复性异位妊娠率低。而在有输卵管不良病史的患者中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重复性妊娠及宫内妊娠率的差异不显著,支持手术途径本身对输卵管妊娠后生殖状态的影响次于输卵管不良病史的影响。之所以会出现有的学者[9,15]认为腹腔镜手术显著提高宫内妊娠率,而有的学者认为开腹与腹腔镜手术对妊娠结局无影响两种结论,可能主要是由于统计分析时,没有排除对生育结局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光仪.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4):198.
[2]MAKINENJ.Currenttreatmentofectopicpregnancy[J].AnnMed,1999,(31):197.
[3]郭建军.异位妊娠评分表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病例选择中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4):3330.
[4]李燕妮,黄守国.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药物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7,18(9):17.
[5]欧俊,吴效科.异位妊娠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5):309.
[6]王海英,闻安民,姚书忠,等.腹腔镜手术保护输卵管妊娠术后生殖状态的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6):580.
[7]邵温群,杨小福.不同剂量氨甲喋呤单次静脉注射治疗异位妊娠的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0,3(17):38.
[8]甘飞儿,方淑英.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丛刊,2004,4(7):52.
[9]范保维,毛玲芝.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对再次妊娠的影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3,14(4):209.
[10]张晶,夏恩菊,张建国,等.米非司酮对早孕外周血和蜕膜组织自然杀伤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27.
[11]陈清柱,康佳.宫腔镜下输卵管注射MTX治疗输卵管妊娠[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3):135.
[12]陈安珍.米非司酮配伍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J].中国实用医药,2008,(18):130.
[13]晁春.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32例[J].中国实用医刊,2006,33(22):42.
妊娠反应篇4
【关键词】MTX;异位妊娠;腹腔镜;开腹
异位妊娠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它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急且病情严重,如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医疗科技的进步,超声检查和高敏感度放射免疫测定血β-HCG在妇产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使得异位妊娠在妊娠囊破裂前即可得到准确、及时的早期诊断,为随后的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爱你。输卵管妊娠是主要的异位妊娠类型,占异位妊娠的95%[1]左右。由于妊娠的重要性,异位妊娠手术的要求较高,患者为了保存生育功能大多要求进行输卵管保留手术。笔者在此对我院对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和开腹下的取胚保管手术,并联合MTX保守性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分析两种术式中治疗异位妊娠的最佳方法,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参考,现将报告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MTX保守性手术治疗的130例异位妊娠案例,所有资料真实、完整,符合研究标准。患者选取标准为:被确诊为异位妊娠,妊娠囊未破裂且直径小于5cm,生命体征平稳,内出血不严重,无盆腔感染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的适应征。具体资料为:患者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6.5岁。停经36-64天,血β-HCG值为40249μ/L。根据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两组各65例。组别间患者的年龄、血β-HCG、停经天数和身体状况等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联合MAT保管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治疗方法为:术中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输卵管开窗术和伞端挤压术。(1)输卵管开窗术具体操作方法:腹腔镜直视下,在输卵管系膜对侧缘妊娠肿物壁薄且最膨大处用双极电凝钳纵向电凝2-3cm,然后剪开管壁,将妊娠组织和血块用分离钳取出并放置于标本袋中;在输卵管开窗处注入生理盐水,并利用其冲击力将血块与管壁充分分离;对输卵管切端出血部位进行电凝阻血[2]。(2)伞端挤压术具体操作方法:此手术的对象是输卵管妊娠囊已流产至伞端或是输卵管伞部妊娠的异位妊娠患者。在腹腔镜直视下,用无损伤钳自输卵管近侧向伞部挤压,待妊娠囊从伞端完全排出后,利用冲水管从伞端向管腔内注入生理盐水,以充分分离残留绒毛及血块。两种方式结束后,在腹腔镜直视下,用9号脊麻长针向输卵管妊娠部位近端缓慢推注MTX1mg/kg。手术结束后,要观察和记录患者是否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每三天要做一次血β-HCG复查,直至降到正常状态为止。
开腹联合MAT保管手术治疗:首先进行麻醉工作,之后方可进行手术。根据患者的具体实行输卵管纵行切开取胚术和伞端挤压孕囊术,然后缝合止血并彻底清洗患者盆腔,检查出血状况。随后,在病灶近端缓慢推注MTX1mg/kg。术后观察事项同腹镜腔组。
1.3观察指标体系:术后观察指标体系由5个指标构成,近期疗效指标3个:术后血β-HCG的下降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和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长期疗效指标2个:远期输卵管复通率和再次宫内妊娠率。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2.1术后短期疗效比较:术后观察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且术后1周后两组患者的血β-HCG降至正常水平(腹镜腔组和开腹组的平均恢复正常时间分别是4.26d和4.28d)。两组患者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都为0。由此可见,两组在近期效果指标上的差差异很小甚至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长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一个月月经干净后的4-7天内均进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术,检查输卵管的复通情况。术后两年进行再受孕情况回访,结果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在输卵管复通和再次宫内受孕情况上的差异显著,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前瞻性:目前,腹腔镜下治疗输卵管妊娠已经广泛运用到临床治疗中,这为异位妊娠的保守性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和成功的可能性。保守性治疗是目前异位妊娠的主要治疗方式,它显著优于根治性治疗[3]。本组所有患者进行不同术式下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均获得了成功就证明了保守性治疗的效果。此外,从治疗的长期功效来看,腹腔镜联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手术成功率不仅高,而且长期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输卵管覆铜铝和再次宫内受孕率,对异位妊娠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此也必将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开来。
3.2MTX局部用药的直接杀胚作用:MTX是目前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药物,它能使滋养细胞分裂受阻,进而使胚胎发育停止而死亡。MTX杀胚快速且效果确切,副作用极小,而且能减少患者以后妊娠的畸形率和流产率,是治疗异位妊娠的安全、可靠的选择[4]。本文中130例行患者在两种术式下,均在病灶近端注射射MTX1mg/kg-,这能起到直接杀胚作用,而且手术后无任何不良反应,患者术后血β-HCG在一周内迅速下降到正常水平,从而为保留患者的再孕功能打下基础,这正是MAT作用的有力例证。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保守治疗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能有效减少为患者腹内刺激与损伤,提高输卵管复通率和远期再次宫内受孕率,满足患者再生育要求,因此它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在进行腹腔镜下取胚保管手术时,联合MTX局部单次给药的治疗效果更佳,应当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开来。
参考文献
[1]李卉升,綦会娟,等.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3):1818
[2]郭小艳,冯建华,付丽莉.不同术式下联合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559-560
妊娠反应篇5
呼吸系统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主要可分为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及肺结核等。由于妊娠期独特的生理特点,人体免疫力低于正常,易于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在妊娠期患呼吸道疾病时,如需治疗应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最大限度地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1治疗哮喘用药
哮喘是一种临床表现明显具有突发性、易反复发作、病因多变等特点的综合征。妊娠期哮喘发作合并感染,特别是重症哮喘及哮喘持续状态下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时,不仅危及孕妇而且可造成胎儿缺氧、发育受阻,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后果。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控制药物需长期使用,主要是通过抗炎作用来维持控制哮喘;缓解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一般按需使用。
目前认为哮喘是以气道慢性高反应性炎症的表现为主,因此治疗的关键是预防发作的抗炎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其中布地奈德属妊娠期B类药物,是妊娠期应用最为普遍且安全的吸入药物,常规治疗量对胎儿无不良反应。口服糖皮质激素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泼尼松是较为普遍的口服糖皮质激素,目前认为口服
2呼吸系统感染用药
妊娠期呼吸系统可发生某些适应性的生理学改变,来满足妊娠期母体和胎儿双重血液循环及氧气的需要。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及全身循环血量的增加使肺血管充血,并出现整个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使得妊娠期易并发呼吸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时病常用的药物有解热镇痛药、抗菌药、抗病毒药、抗组胺药、镇咳祛痰药等。
妊娠期可用的解热镇痛类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常规剂量下不良反应较少;乙酰水杨酸孕妇慎用或忌用;布洛芬如在妊娠晚期应用,可使孕期延长,引起难产及产程延长,妊娠期禁用。妊娠期可选用的抗菌药包括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均属B级。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等,是最安全的抗生素,即使在妊娠前3个月内亦可使用,但由于妊娠期间体内该类药物的代谢加快,剂量也需适当增加。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罗红霉素等对一般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效,对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等也有效,因对肝脏毒性较小,对青霉素过敏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孕妇可选此类药物。妊娠期慎用的抗菌药有喹诺酮类、磺胺类。妊娠期禁用的抗菌药有四环素类,它是典型的致胎儿畸形药物。抗病毒药奥斯他韦目前被推荐应用于流感的预防和治疗。金刚胺为抗RNA病毒药,抗病毒谱窄,能特异地控制A型流感病毒和一些C型株,适用于A型流感的预防和治疗。但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大剂量应用有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故不推荐应用。三氮唑核苷几乎在所有不同种类的受试动物身上都表现出致畸和杀胚胎作用,孕妇禁用。第一代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等选择性作用差,镇静、抗胆碱能等副作用强,不推荐使用;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药效强,副作用少,为更优选择。镇咳祛痰药中可待因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呼吸抑制,妊娠期慎用;氨溴索动物实验无致畸作用,妊娠28w后大量临床试验显示,对妊娠没有不良影响,但在妊娠前3个月应慎用。
3抗结核用药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慢性传染病,由于孕产期自主神经调节失调,体内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力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代谢率增加,能耗增加;卵巢激素增加,肺呈充血状态;血液中胆固醇增高等均有利于结核菌在肺内生长、繁殖。妊娠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显著增多,从妊娠第12w即高于未孕者,以后进行性升高,至分娩时可增加3倍,此期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T淋巴活性降低,使机体内结核菌易于由淋巴系统扩散至血液循环,而引起结核播散。目前常用抗结核药物第一线药物有异烟肼、乙胺丁醇和对氨水杨酸钠;第二线药物有利福平和吡嗪酰胺。
异烟肼虽然可通过胎盘屏障,但未发现有明显致畸作用,故为孕期广泛使用的抗结核药物,强调应同时服用维生素B6,以免婴儿产生反应迟钝和脑病。乙胺丁醇对子宫内胎儿发育无影响。美国胸科协会和疾病控制中心最近推荐其为妊娠结核的首选治疗药物之一。对氨基水杨酸抑菌作用较弱,但不易产生耐药性,在肝脏内进行乙酰化,和异烟肼合用,可使异烟肼在肝内乙酰化减少,有增加异烟肼的作用。但由于该药有严重的胃肠道刺激症状,约10%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腹部胀痛,甚至可引起溃疡病及出血,妊娠期间妇女很难耐受这一不良反应,所以此药孕期要慎用。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有协同作用,其主要副作用为影响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升高,甚至发生黄疸。对动物有致畸胎作用,提示人类妊娠期应用利福平要慎重。尽管国际防痨联盟将吡嗪酰胺作为妊娠结核病治疗的常规用药,但其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尚不清楚,故妊娠结核病患者应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妊娠期呼吸系统疾病应掌握好用药指证,避免不必要的用药,按照FDA的分类用药,尽量减少药物的种类,用药时控制好药量、给药时长及停药时间,最大限度的保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贾海侠.浅谈妊娠期用药的安全问题[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2):99-100.
[2]方红.浅谈妊娠期妇女合理用药[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1-2.
[3]王燕.妊娠期用药安全[J].中国药房,2007,18(35):2792-2794.
[4]周学锋,王晓璐,杨海,等.妊娠期哮喘合并呼吸系统感染的用药安全[J].中国执业药师,2013,10(2):30-33.
[5]焦秀兰.妊娠期用药安全的药物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3):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