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能力点教学资源管理范例(3篇)
a4能力点教学资源管理范文篇1
1泡沫喷泉实验
1.1实验器材
30ml20%的溶液、沐浴露、碳酸钠溶液、KI溶液(加有I2)、500ml细口瓶(配有带尖嘴导管的橡皮塞)、塑料盆等。
1.2装置图
如图1所示。
1.3实验步骤
(1)在注射器中抽取约5ml加有I2的KI溶液;
(2)在细口瓶中依次倒入30ml20%的H2O2溶液、约1ml沐浴露和5ml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塞紧带尖嘴导管的橡皮塞。
(3)推注射器,将5mlKI溶液注入细口瓶中,稍一振荡,将细口瓶放在塑料盆内。
1.4实验现象
细口瓶内产生大量泡沫,由于瓶内气压过大,使瓶内的泡沫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美丽的泡沫喷泉。
2吸热反应实验
人教版9年级《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中介绍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但只有一个镁条放入盐酸中反应放热的演示实验,若补充一个吸热反应实验,能对同学们全面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2.1实验材料
Ba(OH)28H2O晶体、NH4Cl晶体、玻璃片、小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2.2实验步骤
取一个小烧杯,加入约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把小烧杯放在事先滴有5~6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在小烧杯加入约5g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与NH4Cl充分反应。很快玻璃片上的水凝结成冰,使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降到-10℃左右。实验过程中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2.3实验原理
与反应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
3对蜡烛燃烧生成物检验的探究实验
人教版9年级《化学》第1单元课题2中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检验实验如图3所示。实验过程中,当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不明显,这是由于小烧杯的杯口比较大,大部分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不多。
改进如下:只需将罩在蜡烛上方的小烧杯改成大试管即可,如图4所示。由于大试管管口比小烧杯杯口小得多,而内部容积很大,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的二氧化碳气体聚集在大试管中,当把大试管正过来时,其中的气体不易逸出,当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非常明显。
4薄荷糖的喷泉实验
4.1实验材料
一瓶2.25L的碳酸饮料、一块薄荷糖。
4.2实验步骤
打开碳酸饮料的瓶子,迅速加入一块薄荷糖(也可分成小块),碳酸饮料就会立刻喷出来,形成约1m高的喷泉。
4.3实验原理
薄荷糖中含白砂糖、葡萄糖和阿拉伯胶,这种阿拉伯胶与水接触后使水分子的表面张力大幅度降低,释放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瞬间增多,使瓶子里的液体受挤压立刻向上冲出,形成很高的喷泉。这一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在惊叹之余能比较充分地理解打开啤酒瓶啤酒泡沫溢出的生活现象。
5走火入魔(趣味实验)
5.1实验材料
饱和硝酸钾溶液、A4纸、线香等。
5.2实验步骤
用毛笔沾饱和硝酸钾溶液在A4纸上连笔画出图形(如小猫),晒干,表演时只要用点好的线香碰触图形的任何部位,则碰触到的地方会燃烧起来,没有火焰,只有火星,发出“嘶嘶”的声音,火沿着图形燃烧待尽,纸上出现了一个完整的图案。
5.3实验原理
硝酸钾受热可以分解产生氧气,有助于纸张燃烧,将未沾有硝酸钾溶液的纸纤维快速燃烧而显出图形。
6湘妃竹(斑竹)的制作
6.1实验材料
稀硫酸(1∶4)、泥浆、竹子、毛刷等。
6.2实验步骤
取一定量的泥浆加入稀硫酸,搅拌均匀,把几根竹子悬挂起来,用毛刷沾泥浆洒在竹子上,晾晒,等泥浆干后,把竹子上的泥浆全部擦掉,可见在竹子上出现许多斑点,普通的竹子就变成了湘妃竹,如图5所示。
a4能力点教学资源管理范文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材料是迎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质量的好坏可反映日常管理的水平。对照教育部颁发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平台,积极做好评估过程中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建设和发展关系密切。就收集范围而言,具体应包括以下几大类:
1.撰写性材料。包括自评报告、社会评价报告、特色项目报告、院校长报告、自评依据等。
2.提供性材料。包括高职院校机构设置,教学计划(培养计划),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在校学生名单,教师名单,干部名单,校历及本学期课程表,教材目录,学生的毕业设计(或论文)名单,课程的试卷名单等。
3.支撑性材料。包括所有支撑自评报告、社会评价报告、特色报告、院校长报告、自评依据的原始文件材料、数据、统计报表、账目等。具体可参照教育部的评估指标体系所规定的内涵进行收集,大体应从以下八个方面来考虑:①领导作用:包括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办学目标与定位、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校园稳定等有关内容的档案材料;②师资队伍: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基本情况等有关内容的档案材料;③课程建设: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主讲教师、教学资料等有关内容的档案材料;④实践教学:包括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条件、双证书获取等有关内容的档案材料;⑤特色专业建设:包括从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的特色的有关内容的档案材料;⑥教学管理:包括体现教学管理制度完备、规范,教学运行平稳有序;学生管理队伍结构合理,制度健全,校园文化良好;多元化质量监控制度建设完善、机制运行与效果良好等有关内容的档案材料;⑦社会评价:包括体现第一志愿上线率与报到率高,就业率高,学校社会技能培训、服务等开展良好,社会回报高等有关内容的档案材料;⑧迎评办确定的其他归档材料。
二、统一规范,系统整理评估材料
为了确保“迎评”材料的质量,对“迎评”档案的整理应提出具体要求。
1.评估材料的分类。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档案的分类是指遵循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文件材料自然形成的规律的成套性的特点,保持文件材料的有机联系,进行科学的分类。可根据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体系一级、二级、三级的内容、特点和形成的规律,编制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档案的一级、二级、三级类目。如:一级类目是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综合(撰写性材料、提供性材料、文件等)、其它。二级类目指二级指标所规定的22项范围。三级类目指观察点(也可叫三级指标)。分类编号用档号的三级类目代号简表表示,其代号:1.1.1—1~n。
2.评估材料的制式标准。为了使装订材料美观、整齐,最好统一纸张,原始档案材料不要求纸的型号,但小于BS或纸质脆弱的材料可粘贴在A4复印纸上存放;新制材料统一用A4型纸,激光打印;表格可根据具体情况用A4纸,单面、纵向或横向、激光打印。页面设置要求:上边、下边、右侧均为2cm、左侧为2.5cm,段落行间距为固定值25磅;新建文字材料采用WORD文档格式,题目用三号黑体字,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正文用四号仿宋_GB2312。表格题目用小三号黑体字;标题栏用小四号黑体字,数据栏用五号黑体字。数据较多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或EXCEL表格。个别表格按迎评办要求制作。这样,加上统一的封面,一册美观实用的材料就形成了。
3.规范评估归档材料的内容要求。排列系统、标号、编目、排架等,应与迎评办的标准相统一。具体要求:①教师个人材料根据学校《教师个人材料目录》进行整理,集中存放所在系院。②各单位提交的统计数据必须准确一致,所有的数据必须有支撑材料说明,支撑材料要齐全、准确,要经得起专家的检查。③各单位收集的每一项材料应尽可能包括下列内容:学校的有关文件;工作实施过程的原始材料;工作计划及总结;综述材料等。各单位存放的原始档案要规范、整洁、齐全,分类清楚,装订成册,排列有序,便于查找利用。④各单位向迎评办上传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电子文档,若职能部门为第一责任单位,其上传的数据与院系相关,应由职能部门与院系核准。若院系为第一责任单位,其上传的数据与职能部门相关,应由院系与职能部门核准。各单位均应有备份留存。⑤校级“迎评”材料由“评估材料运行与档案组”统一整理,对各部门、各单位材料进行审查、汇总,建立校级材料体系,统一编印学校“自评依据”。自评材料力求文字资料和数据准确、真实、字迹工整,内容规范,专人分管。评估档案的案卷质量,是与档案人员整理文件的水平密不可分的。根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应对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文件的内容、数量、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组卷。档案按观察点三级指标组卷,一个观察点一卷或若干卷,便于保管和利用。组卷时,对综合性文件材料依发文机关形成的时间顺序排列,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依序排列。密不可分的材料包括正件与副件、请示与批复、正本与定稿。同一材料项目,文件材料在前、图样在后。这样,排列的标准化、系统化就为收集、检索、利用评估档案创造了条件。⑥全校的评建材料统一材料目录、统一格式。系统内各方面的材料保持统一。有了同一的顺序,可以很容易发现文件资料是否齐全。各单位资料整理与汇总应自成体系。各种纸质评估资料,只需按照相应的评估指标归类装盒,形成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基础素材库,以备本单位选用和引用。
4.规范评估材料的案卷格式。要求结构完整、简短、准确。一般应准确概括卷内文件主要责任者、内容、名称(文种)。评估材料应设立专门的档案柜,档案盒等用具的大小、质地、颜色等,统一定制。盒子封脊写上二级目录,如: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字体用三号黑体字;盒子正面写上三级目录,如:1.1.1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字体用四号黑体字。
5.规范上传评估材料的电子文档。湖南省教育厅推出了一个职教新干线,按照《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的要求,参评院校要在“湖南职教新干线机构用户平台建设评估专题网站”,评估专家到参评院校现场考察交流前,将对参评院校评估网站(网页)审查、分析院校有关评估资料,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与院校领导、二级机构负责人和师生进行交流与访谈。因此,在建好网络平台的基础上,要及时规范上传自评报告、《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区域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等有关评估资料电子版。
6.强化评估材料的移交验收。评估结束后,确定档案存放点,一般在档案室或评建办,迎评办派人办理档案移交,移交时,应填写移交清单一式3份,移交人和接受人经核对后签字并各执1份,l份交档案室作备存。评估档案一经归档,不能随意改动。
三、网络管理,实现评估档案资源共享
a4能力点教学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人事档案;存储介质;解决思路;建议
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字材料,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整理后组合起来的个人档案,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我单位人事科接到主管单位通知需按照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中组发(2009)12号)文件要求进行干部人事档案集中整理工作。
现有人事档案自上次整理已近5年之久,部分医卫人员职称材料、年度考核、学历材料、工资材料等均已更新,此次整理本着“真实、完整、条理、精炼、实用”原则在原档案基础上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整理。此次整理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的质量,保证干部信息真实准确,充分发挥干部人事档案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保障作用,为后继干部选举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1在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档案材料用纸规格参差不齐1991年,我国《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出台,其中第26条规定“干部档案材料,须统一使用16开规格的办公用纸”。据此,同年出台的《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对干部人事档案“技术加工”及装具在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做了相应阐述,此后出台的各级各类干部人事档案的文件,开展的达标、审核活动等,凡涉及用纸规格及案卷整理,都严格遵从这一主旨要求,并一直延续至今。
1999年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自2001年1月1日开始实用国际通用型A4纸,其他机关公文参照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也要求“公文用纸幅面规格可采用16开型(长260毫米(mm),宽184毫米(mm)),也可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297mm,宽210mm)。
由此,干部人事档案用纸规格规定与国家公文用纸标准及人们的用纸习惯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导致档案材料在装订和查阅上具有一定影响。
1.2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补充更新有时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性,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更新管理,导致干部档案材料的内容补充不及时,不完整。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搜集整理,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收集起来的档案材料以个人为单位,进行鉴别、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使之形成系统化和条理化的专门案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主要方法包括:①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地点的整理;②日常工作整理。
因此,在领导的重视程度及缺乏相关档案管理专职人员的情况下,相关材料的更新速率、效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时滞性。
1.3卷宗内笔迹、墨迹受存卷环境影响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干部人事档案存档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和有害气体等条件因素会使纸张发生氧化反应,降低纸张强度,缩短纸张寿命,同时字迹会发生扩散,洇化等现象。同时,灰尘和外力会使纸张发生粘结,给纸张带来霉菌等。因此,干部人事档案对存档环境要求较高。
1.4集中整理过程消耗的人力、物力较大以我单位为例,我单位存档主管单位在职人员干部档案共935份(不含处级及以上干部),离退休人员档案共564份。从前期的一审对短缺材料的认定,到中期二审的材料搜集、鉴定、整理分类,到后期编目、排序、装订、上架,共计耗时近一年左右时间,集中动用人力约30人次,加班加点。在整理过程中耗用编目、装裱A4纸约3箱(10本/箱、500张/本)。部分干部、群众对档案整理工作不了解、不支持,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补充不够及时,给档案完整性整理造成严重时滞,部分人员在档案目录已打印装订的情况下再补充材料,需要重新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排版、修改目录、重新装订,不仅拖沓时间而且还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所以,整个整理过程在人员统筹和材料使用上消耗资源较大。
2解决思路
2.1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用纸标准目前,原有档案内形成的部分1988年、1999年干部履历表、《招工审批表》、年度考核材料、工资材料及学历材料等为16开型规格,其他材料如:2000年后形成的干履表、学历材料等为A4标准纸。建议相关部门应制定干部档案用纸标准规定,统一规格,方便更好的保存利用。
2.2建议专人专管,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除人事部门设置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外,各级科室也应在人员配置上设置临时档案管理员参与本科室人员档案材料的管理,与主管单位档案员对接,做到专人专管。要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应熟悉党和国家的干部人事制度,熟悉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如调配、任免、录用聘用、考核考察、政策、奖惩、工资、教育培训等工作情况,了解有关方针政策,并能用以指导工作,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方向。积极改进材料搜集方法,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确保材料内容搜集的及时性、准确性。
2.3遵守新《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第27条规定:“根据安全保密、便于查找的原则要求,对干部人事档案应严密、科学地保管”。干部人事档案的存储保管应具备必须的物质条件,①坚固、可靠,符合标准的库房;②铁质档案柜(架);③符合规定要求的档案卷皮(夹);④应当具备的保护性措施,如,空调、去湿机、温度记录仪、湿度记录仪、吸尘器、报警装置、防火装置、排风扇、钢窗等。要经常检查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要求:温度14℃~24℃,相对湿度45~65%)。
2.4提高干部群众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干部人事档案是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是一种专门档案。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加快干部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干部档案电子化管理,是干部档案整体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必然途径。但目前在医疗系统内部要实现干部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还存在一定难度。如何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电子化信息管理,使之更好地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服务,已成为当前干部档案管理的一个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