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维吾尔范例(3篇)
和田维吾尔范文篇1
摘要:我们所指的新疆民族产业,与传统意义上的讲的民族产业概念与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对和田地区来讲,是指具有民族特色、起着振兴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主要包括维吾尔医药、和田地毯、和田丝绸、民族服饰系列及民族工艺品、和田玉及旅游业。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产业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和问题,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疆;民族产业;和田地区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56-02
一、民族产业
(一)民族产业的概念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民族产业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意义。民族产业最初是在第一次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强国奴役、侵略和掠夺落后国家的背景下提出的。在当时“民族产业”是一个被赋予了强烈政治意义的经济术语,发展民族产业是摆脱殖民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二战以后,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经济上尚未获得自主,依附于发达国家而作为初级产品出口国和制成品进口国。此时发展民族产业是实现“把财富和所得由发达国家重新分配到发展中国家”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民族产业对于本国经济体系的健全和经济安全的巩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强,各国产业间相互渗透,民族产业与外资之间已经不再呈现截然对立的局面。但这并没有消除各国参与世界经济运行时的利益独立性,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仍然在于本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在当今经济生活开放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产业这一概念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
对于和田地区来说,我们所指的民族产业,与传统意义上的讲的民族产业概念与意义并不完全相同。这里不是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的产业,而是对一个地区来讲具有民族特色、起着振兴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
(二)和田民族产业的内涵
1、维吾尔医药。维吾尔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药品对治疗许多疑难杂症具有显著疗效,现有的维吾尔医院、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维吾尔医药药材资源在和田地区广泛种植。维吾尔医院已研制146种维药,其中准字号药品4个,部颁标准药品25个。1989年在和田建立的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是全国唯一的一所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已成为全国最大和最系统的维吾尔医学人才培训研究中心。
2、和田地毯。已有2000多年历史、使用“和田羊毛线”手工精制而成的和田地毯至今仍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和田地毯属东方民族手工地毯体系,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独特,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所用的和田羊羊毛纤维粗细适中,弹力大,拉力强,有丝样光泽。和田地毯历史悠久,自古是上佳贡品,历史上曾大量出口世界各地,北京人民大会堂也使用了和田地毯,是自治区政府祝贺香港、澳门特区成立的赠品。
3、和田丝绸。和田是古丝绸之路南路的交通枢纽,是重要的丝绸集散地,是西域的三大丝都之一。和田丝绸业有上千年的历史,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桑蚕茧和真丝绸生产基地,现代和田丝绸在周边国家具有很高的声誉,深受穆斯林群众的喜爱。和田艾德莱斯绸以其传统的扎染工艺而闻名中外。
4、民族服饰系列及民族工艺品。和田地区的民族传统服饰和工艺品在全疆来说,还是保留了相当浓厚的民族特色。如维吾尔花帽、小刀、木制品、民族工艺品等。
5、和田玉。和田玉是驰名古今中外的和田“老三宝”(和田玉石、和田地毯、和田丝绸)之一,世人皆知。和田玉,自古以来一直是美好、吉祥和坚贞的象征,现存故宫博物院大禹治水玉山及人民大会堂的玉屏风“手鼓舞”都是用和田玉精制而成。“北京奥运会会徽”更加提高了和田玉的世界知名度。如今,和田玉价仍在飞速上涨,大有直追翡翠之势,“求神拜佛,不如戴和田玉”的说法更是广为流传。
6、旅游业。和田地区旅游业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在全疆属于起步较晚的地区。近年来,和田地委、行署把和田特色旅游业确定为地区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引领第三产业发展的先导产业来抓,加强了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干部队伍建设。2007年3月,和田地区旅游局正式成立,标志着和田旅游业开始迈入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2009年,和田地委、行署出台了《和田地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及相关配套优惠政策,预示着和田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和田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近30年的艰苦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进步。
二、民族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一)民族产业的整体生产工艺比较落后,行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目前和田地区的民族产业基本上还未形成规模,集体和个体较多,主要以手工生产为主。部分具有一定厂房规模的也是处于半机械化状态。产品单一,初加工多,深加工少;一般产品多,名优新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外销产品少。由于和田地区民族产业长期在封闭的绿洲内进行,没有进行太大的技术改造,自产自销,没有受到太多外界的冲击,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公开的市场竞争面前,民族产业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和挑战。由于科技含量低,原料生产的投入成本大,加上技术改造缓慢,劳动力素质较低,所以同类产品在与内地发达地区的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还有由于市场的开放,和田地区内行业竞争加剧。像在和田地区除了和田地毯厂之外,还有众多的个体农民和其他部门参与地毯织造,形成了业内竞争不断的局面,也影响了地毯厂形成一定的规模,也不利于技术改造和升级。
(二)还未形成品牌效应
和田地区民族产业生产集中度和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拳头产品。民族产业的粗加工产品多,产品结构不合理,效率低、消耗高,缺乏现代感和综合竞争力等问题。还缺乏强有力的经营网略体系和专业营销管理人才,销售市场有待开发。如维吾尔医药,在西域广泛流传于民间至今,是维吾尔族人民在几千年来生活、生产和与疾病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结晶。维吾尔医药源自天然,毒副作用小,具有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等综合作用,但是因维吾尔医药包装、商标不明、不规范及缺乏综合竞争力等问题,没有像其他药品那样形成商品进入新疆各大医院、药店,在内地更是没有市场,大多只是在民间使用[2]。
(三)民族产业在发展资金、规模、技术、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足
民族产业企业普遍存在着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的问题,而且发展资金不雄厚。民族产业技术研究开发投入比例偏低。在知识经济中,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企业都十分重视对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在整个社会体系中企业是技术开发和创新的主要承担者。而在我国,由于体制和观念上的种种原因,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主力不是企业而是国家科研机构。在和田地区,更是如此。长期以来,民族产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很弱。此外,民族产业在市场营销手法、品牌培育、竞争手段上还比较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民族产业的思路
(一)提升民族传统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升民族特色传统加工业的市场竞争力势在必行。要立足传统优势和区域特色,大力扶持发展手工羊毛地毯、艾德莱斯丝绸、桑皮纸系列产品和维吾尔族小刀具、花帽、乐器、民族服饰等民族特色加工业。坚持以民间加工为基础,以扩大就业为目标,加大落后工艺改造升级力度,结合旅游产品开发,提高加工工艺和包装档次,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以研发攻关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品种、拓展市场,做大做强维吾尔药业,提升民族特色传统工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和田地毯业。地毯业是和田具有优势的一项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少,见效快,而且与农事活动不相冲突,广大农牧民群众普遍爱好织毯。政府部门应该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扶贫地毯项目的争取和落实力度,加强地毯图案设计,提高品质,扩大规模,就目前来说,可以借鉴和推广“公司+车间+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努力把手工羊毛地毯打造成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做到户均一台地毯架,只要有空闲,农民随时可以上架织毯,实现足不出户、就地就近转移创收。以“提高品质、创建品牌、开拓市场、创新管理”为发展思路,切实把和田手工羊毛地毯这一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等发展到一定程度,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和田地毯业也还是应该走规模化企业化的发展道路,还是应该培养一批专业的技术工人。
此外,要加快艾德莱丝绸加工业发展;加大维吾尔药开发力度;加快大芸系列产品开发;加快玫瑰花系列产品开发;加快小刀、小花帽、小葫芦等手工艺品发展;加快维吾尔特色食品开发。在传统手工业发展的过程中,着重要提升传统手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依托旅游业,发展民族产业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我国西部省区的少数民族用品开始由原来的民族生产生活用品向旅游工艺品演变,为广阔的西部市场带来新的商机。旅游工艺品需要旅游市场的带动,每年到和田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增加,将推动和田地区少数民族产业发展。和田地毯、和田丝绸、和田玉、玫瑰花系列产品、小花帽等成为国内外游客的购物之选,为和田民族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因此,和田地区可以依托旅游业,来带动民族产业的发展,带动民族产品的产销。和田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的各类扶持政策,促进民族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工艺。在民族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由民族产品向旅游工艺品演变必须有序开发,把握市场需求,根据旅游者的喜好和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企业和个体生产者要突出产品的民族特色和个性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文化内涵。大力培育和发展旅游购物市场,据有关资料介绍,新疆游客大部分支出都在交通和住宿上面,旅游品的支出比例比较低。因此,大力培育旅游购物市场是有必要的。除重点建设旅游纪念品集中的少数民族特色巴扎外,对于民族手工艺品,还要大力推广在旅游景点设点销售。
(三)整体规划发展特色民族产业生产基地,保护性地开发民族产业资源
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已经形成的和正在形成的民族产业基地进行整体规划,从开发民族产业资源的角度,制定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进行设施、技术、生产条件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使其发展壮大。
(四)扩大开放,充分利用现有资金和多渠道吸引资金
1、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搭建招商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开拓市场,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立足优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以最有吸引力、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最好的资源和项目,最优惠的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企业和各方人士到和田投资兴业,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水平。着力改善投资经营环境,吸引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到和田投资兴业。具体措施:(1)落实优惠政策,通过兑现优惠政策,进而提高政府公信度、企业满意度,吸引更多大企业大集团投资;(2)强化优质服务,进一步完善地、县市政务中心功能,强化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投诉协调处理等各项制度落实,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3)用好优势资源。坚持用最好的资源和最具优势的产业实施招商引资,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开发,互利共赢。
2、把充分利用有利时机、资金和挖掘和田地区自身潜力相结合。(1)坚持抓住大项目不放松:抓住中央进一步加大对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支持和新一轮对口援疆的有利时机,加大对重大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积极扶持壮大本地区起点高、有特色、有市场的中小企业,因势利导,做大做强;(3)盘活现有闲置资产:进一步挖掘利用现有闲置资产,通过清理债务、妥善安置职工,实施招商引资,盘活现有闲置资产,变包袱为财富,同时为投资企业节约资金和时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加快企业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杜惟毅.利用外资与保护民族产业的发展\[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3).
\[2\]阿不都热扎克·铁木尔.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348-349.
\[3\]施政一,黄建英.起飞——西部民族地区大开发的新思维\[M\].民族出版社,2003,(6).
和田维吾尔范文
关于现代维吾尔语方言的划分问题,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如马洛夫、雅林、巴斯卡科夫、捷尼舍夫、李森、阿米娜·阿帕鲁娃、米尔苏里唐·乌斯曼诺夫、高士杰等都曾对方言及土语的划分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标准和见解。最后,以“三方言论”,即中心方言、和田方言和罗布方言为多数学者,尤其为我国的学者所普遍接受。目前,在这方面最具权威性的论著,要算米尔苏里唐·乌斯曼诺夫的《现代维吾尔语方言》一书(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89年,维吾尔文)。
本次维吾尔语方言调查在前人维吾尔语方言调查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定调查地点,例如维吾尔语方言划分为中心方言、和田方言和罗布方言等三个子方言组成,如图1所示,根据维吾尔语三个子方言的分布情况,安排维吾尔语方言调查地点。
图1维吾尔语方言划分
二、选择维吾尔语中心方言调查地点的依据
中心方言是现代维吾尔语分布面积最广的一个方言,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就在这一方言区内。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东到哈密,西到伊犁,南到喀什在内的广大地区都通行这一方言。占维吾尔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以“三方言论”作为基础,维吾尔语中心方言划分为图2土语区域。
图2维吾尔语中心方言划分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中心方言的塔里木土语中的塔里木次土语,主要指阿克苏地区的库木巴什乡、喀拉塔勒乡,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麦盖提县的央塔克乡、尕孜库勒乡等。
莎车和叶城的维吾尔语属中心方言的混合型上语,兼有和田方言与喀什土语的特点,当然,这并不是说莎车、叶城的和田方言的成分比喀什土语的要少。
柯坪土语属于特殊的情况。柯坪县的盖孜力克乡和玉尔奇乡等地的柯坪土语按划分方言的两项标准是与和田方言相同的,但其它方面则与中心方言的塔里木土语、喀什土语相同,同时还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从上述维吾尔语方言土语的划分,受历史上长期的道—州(府)—县三级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以下情况,一县需分设二点:
(1)一县内存在两种区属不同且分布较广的方言。这里的“区属”是指大方言区或方言片。如果存在三种以上的方言,一般取其最主要的两种。
(2)历史上曾经属于两个县,但今天已合并为一个地区。例如吐鲁番地区,鄯善县以前属于哈密地区,后来划分为吐鲁番地区,本次调查中吐鲁番地区两县一市对待。
如果有些县有三个以上方言来源,一般取其最主要的两个方言来源作为主要调查方言对待。
中心方言分布地域辽阔,但其中的各土语大致与二级行政区划一致,如(乌鲁木齐土语、哈密上语、吐鲁番土语、伊犁土语、喀什也包括阿图什土语等。阿克苏地区的维吾尔语土语情况比较复杂。根据情况具体进行设计。
三、选择维吾尔语和田方言调查地点依据
维吾尔语和田方言分布于和田地区的七个县(和田、墨玉、洛浦、皮山、策勒、于田、民丰等,同时也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且末县和若羌县的部分地区。
维吾尔语和田方言划分如下土语区域:如图3所示。
图3维吾尔语和田方言划分
四、选择维吾尔语罗布方言调查地点依据
罗布方言包括紧靠塔克拉玛下大沙漠东北边沿的尉犁县和若羌县的部分地区。整个方言区处于塔里木河中下游两岸,从尉犁县的东河滩起向东南方向延伸一至到若羌县的米兰乡。操罗布方言的人日很少,大约只占整个维族人的千分之一。
罗布方言是同文学语言差别最大的一个方言。罗布方言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突厥学家十分注目的地方。
最早到这里进行语言调查的是苏联突厥学家马洛夫。1914执年,他在这里进行了调查。著有《罗布泊语》一书。1955一1957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六工作队在罗布方言的西部、中部和东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1960年新疆大学中文系、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对罗布方言作了调查,进一步搜集了许多宝贵材料。
操罗布方言的各地居民,受沙漠和河流的阻隔,解放前彼此交往非常困难,但在整个方言区内,各地语言却只有细微差别。如动词一般过去时第一人称复数附加成分在罗布方区西部的东河滩土语中有、前后两种不同的形式。但在中部的卡拉土语和东部的米兰土语中则不分前后,一律用?表示。在语音方面,文学语言中的颤音r东河滩土语中一般不发生减音现象,甚至有些在文学语言书面语中已经减音的词,在东河滩土语中仍然保持了带?的形式;在中部的卡拉土语中,颤?的减音现象则极为普遍:而在东部米兰土语中?音多变为?。如:
使用人口很少的罗布方言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之所以能够保持与文学语言和其它方言有较大差别,同这一地区过去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状态关系很大。五十年代中期,各级干部、青年学生和城镇周围的群众使用罗布方言的人已经很少口。
五、调查点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维吾尔语进行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调查就是为了了解维吾尔语的基础方言和标准音间题。限于时间和人力,根据以上原则只选择了伊犁、喀什和吐鲁番的部分地点进行调杳的。
在选择凋查对象时,应尽可能选择没有受过其它方言影响,能讲纯粹的本地话,有代表性的人。在一个调查点,调查对象不能只局限于一、两个重点调查对象,还需要包括各种类型,不同社会阶层的居民,了解不同类刑的人们语言上的差异情况,以便全面掌握这一方言的特点。
如果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描述某一方言的现状,那就应该选择最能代表这方言居民的聚居区,人口密集的地方进行调查、这是重点调查。所以,在描写某一方言的现状时,接触更多的调查对象是有好处的。
如果方言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搜集有关语言历史的材料,那就应该选择保存古语成分较多的地方进行调查。它受周围语言和标准语的影响较少,保存较多的古代语言的特点。
为了选好调查点和调杳对象,应该依靠当地人士,特别是在群众中有威望的人士。因为他们最了解本地情况。要搞好调查工作必须虚心地向他们请教,对他们说清调查的目的,争取他们的帮助。并请他们协助选择调查点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选择得好坏对整个调查工作影响极大,在调查工作中,应该把调查对象看作是一同工作的同志。正是从这点出发,把调查对象也称作“发音合作人”。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向他们说清工作的意义、目的、进行工作的方法和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帮助我们。能不厌其烦地、实事求是地主动提供情况。关心记录材料的质量。为了说明调查材料的来源和恰当地利用调查材料,还应该把调查对象的简历登记下来,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调查对象的语言环境,例如他们是否通晓其它语言和方言,他们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期间和参加工作以后是否受过其他方言区居民的语言影响等。
参考文献:
[1]李经纬。试论现代维吾尔语方言词的类型及其对划分方言的意义,语言与翻译,1986.3
[2]阿米娜·阿帕鲁娃。论现代维吾尔语方言及民族文学语言的基础方言和谁标音,民族语文,1980年第2期
[3]米尔苏里唐、魏萃一。维吾尔语罗布泊方言,《科学研究论文集》新疆大学科研科编,1962年8月
[4]米尔苏里唐、魏萃一。维吾尔语西南方言和田土语,《新疆大学论文集》,1963年
[5]米娜瓦尔.艾比布拉。维吾尔语方言和语言调查,民族出版社,2004年9月
和田维吾尔范文
一、基本县情
于田县位于昆仑山北方,塔克拉玛汗沙漠南缘,是分属于和田地区的一个行政县,距和田市180公里。全县面积3.9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主要由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三个民族组成的,其中维吾尔族占91%,有的民族只有少数人,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38万亩,人均耕地1.73亩。近年来,党和国家的正确引导,对口援疆各省市的支持和扶助下,于田县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各族人民都能享受到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成果。但由于受自然、地理等因素和各种渗透思想的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保持缓慢状态,有些乡村农民还没脱贫,是南疆的部级贫困县之一。
二、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做法
1、紧抓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于田县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全县98%是久居的维吾尔族,2%是汉族与其他的少数民族,做好于田县民族团结工作,事关全县社会稳定的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事关全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县委、县政府将民族事务科学管理、精心实施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并深入全县18个乡镇内,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和下乡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传达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面达95%以上。组织国家干部驻村工作组,县城直辖单位的部分干部驻村开展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等系列活动,以便增强干部群众的关系,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基层管理的民主化。
2、充分发挥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确保社会稳定
近年来,于田县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群众的宗教需求,争取民心,教育群众,抵制渗透,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做了大量工作。在“7.5”事件发生后,于田县及时成立了宗教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给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解释宗教和民族问题的本质,配合政府各部门深入全县18个乡镇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对宗教场所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在全县对各大小清真寺的“伊玛目”组织短期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发挥宗教界人士的桥梁作用,宣传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防范和抵制境内外分裂势力的渗透思想,积极引导信教群众保持理智和冷静,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3、尊重和维护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统筹协调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大力宏扬传统民族文化
于田县各民族的民风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尤其是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形式很独特的。文化产业也是于田县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柱。因此,于田县各级部门将文化产业摆在重要位置,利用文化优势,大力挖掘传统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如;“太力拜克”和“派里间”是于田县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文化。今年8月份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于田县新世纪文化街上,开设了“60太力拜克”夜市。这不仅展现了于田县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文化,还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并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此外,县党委政府,结合该县实际,以举办各种文化节,努力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的了解、交流与合作。以村为单位组织村级农民运动会,丰富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世界,发扬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
三、存在的问题
于田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奋斗,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由于于田县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匮乏资金投入,少数民族地区有一些困难和问题,包括经济差距拉大,上学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直接关系到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二是于田县农业人口较多,农村群众科学文化基础薄弱,思想僵化,在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时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农民对中华民族的认识不够,宗教气氛浓郁,这也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消极作用。三是近年来,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渗透思想和暴力恐怖活动也日益再现,混淆了信教群众的思想观念,破坏各民族间的大团结,影响到该县的社会稳定,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对策和建议
1、继续加大民族团结工作力度
于田县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进步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需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兴边富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反对和抵制渗透思想,统筹安排,同步推进。
2、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全县各乡镇、村组要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意识,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周密细致地做出安排,深入开展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热爱伟大祖国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宣传教育。努力使“三个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加大扶贫力度和资金投入
贫穷落实,是影响于田县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于田县比其他地方晚发展了十几年,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给予大力支援。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于田县的帮扶力度,在资金投入上向民族地区倾斜,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资金投入要重点解决道路交通、农村基层设施建设、民族文化开发保护、教育补贴等问题。具体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与于田县对接后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