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步(6篇)
时间的脚步篇1
一、拳
拳的主要部位分拳顶、拳背、拳心、拳眼。(见图1)
1立拳(侧拳)――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并拢,诸节向手心卷曲握紧(是为攥拳如卷饼);拇指梢节曲回,压住食指扒住中指中节,拳眼向上。多用于崩拳、炮拳等。(见图2)
2阳拳――拳形同侧拳,拳心向上。多用于钻拳、横拳等。(见图3)
3阴拳――拳形同侧拳,拳心向下。多用于盖拳、回拳、马形等。(见图4)
4点拳――握拳时类同侧拳,只是中指根节和中节突起,此拳点击力最强多用于崩拳等。(见图5)
5松拳(半握拳)――五指屈回,拳心空,成半握拳,拇指梢节扣住食指与中指的梢节,有打击兼捉拿之用。多用于小蛇形、熊形等。(见图6)
6外旋――右手顺时针旋转,左手逆时针旋转。
7内旋――右手逆时针旋转,左手顺时针旋转。
二、掌
1劈掌――五指自然分开,其形似钩,虎口圆开,似刚似柔;掌心内含,手背弓扣,指顶腕塌。食指上顶,中指前领,无名指微扣,小拇指与大拇指相合。(见图7)
2龙形掌――同劈掌,五指前扣下抓,塌腕较劈掌略平。(见图8)
3虎爪掌――双手虎口圆开,四指均分,微屈前扣,掌心内含,手背弓扣,有扑击之用。(见图9)
4猴形掌――中指与食指分开前伸微屈,其余三指半屈,拇指梢节扣住无名指与小拇指的梢节;掌心内含,手背弓扣,专取敌双眼。(见图10)。
5鼍形掌――食指与拇指撑开似直非直成八字形,掌心内含,其余三指依次卷曲。有拨转、防护、叼拿、扣击之用。(见图11)。
6鹰爪掌――手形同劈掌,掌心内含,手背弓扣,手腕微塌,五指自然分开,拇指外展,虎口撑圆,其余四指微扣。(见图12)
7鸡形掌――手形同劈掌,注重五指抓力。
8燕形掌――手形同劈掌,力在手掌。
9蛇形掌―手形同劈掌,五指外展,力在手背。
三、步
1开步――双脚并立,无论右脚向右迈步或是左脚向左迈步,皆为开步。
2上步――双脚并立,无论右脚或是左脚贴地向前趟出(意如在泥水中趟行)落地;或者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前脚向前趟出落地,脚尖仍向前,皆为上步。
3撤步――双脚并立,无论右脚或是左脚后撤;或者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后脚后撤,均为撤步。
4垫步――前脚脚尖外摆45度,原地或向前落地。
5挤步――又名疾步,步形同垫步,惟动作疾速,有前挤之意。
6进步――脚在前,一脚在后,后脚越过前脚向前趟出落地。
7退步――脚在前,一脚在后,前脚越过后脚再向后撤步。
8跟步――前脚上步时,后脚跟半步,脚尖外摆四十五度落地。
9弓步――前脚向前迈出一大步,脚尖向前或微向内扣,前膝向前弓屈,膝盖不超过脚尖;后腿向后撑直,后脚外摆45度,脚跟与前脚成一条直线。右脚在前为右弓步;左脚在前为左弓步。(见图13)
10仆步――腿屈膝下蹲,脚尖外摆;一腿向侧方伸直下仆,脚尖内扣。左腿下仆为左仆步,右腿下仆为右仆步。(见图14)
11顺步――左脚左臂均在前,为顺步。右之亦然。
12拗步――左脚右臂在前,为左拗步;右脚左臂在前,为右拗步。
13并步――一脚向另一脚并拢。
14换步――前后脚互相交换位置。
15硬换步――前后脚同时弹起,离地二三分,迅速交换位置落地。
16马步――两脚平行分开,脚尖向前,间距比肩略宽,屈膝半蹲,两膝向里微扣,重心置于两腿中问。(见图15)
17半马步――两脚分开,距离同马步,屈膝半蹲,两膝向里微扣,重心微偏向右侧,体重成左四右六,左脚尖外摆45度。重心偏左亦然。(见图16)
18虚步――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脚距离因人而宜,双腿微屈,前脚脚尖点地,后脚外摆45度,两脚前虚后实,重心坐于后腿。(见图17)
19剪子股式――左脚外摆90度在前,右脚在后,脚跟离地二三分下踩,脚尖向前,对左脚脚跟,右膝藏于左膝窝下(勿顶)。重心在两腿中间,此为左剪子股式。反之为右剪子股式。(见图18)
20歇步――剪子股式下蹲,臀部悬停于后脚跟上。(见图19)
21倒插步――
(1)上步转身倒插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脚上步,脚尖内扣90度落地,右转回身,右脚贴左脚跟向后倒插成剪子股式落地,是为右倒插步。反之为左倒插步(同图17)。
(2)撤步倒插步: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左脚撤步,脚尖外摆与前脚成90度落地,右脚贴左脚跟向后倒插成剪子股式落地,是为右倒插步。反之为左倒插步。
22独立步――一脚立地,一脚提起,膝向上屈,脚尖向前或向下,脚掌心向下或向立地之膝内侧或裆下。(见图20、图21)
23裹步――右脚于左脚前向左迈步,或是左脚于右脚前向右迈步,均谓之裹步。亦称盖步。
24偷步――右脚由左脚后向左迈步,或是左脚于右脚后向右迈步,皆谓之偷步,亦名潜步。
25摆步――右脚由裹步地点迈回原处,谓之摆步。左亦同。
26抽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脚向后抽回停于右脚前或与右脚并步。谓之抽步,右亦同。
27纵步――将身向前一纵,前脚仍在前,后脚仍在后,无论左右皆谓之纵步。
28闪步――同纵步,但不是向前,而是向左向右或向后,皆谓之闪步。
29扣步――两脚尖内扣成八字形,两膝相抱,双脚微屈,重心落于两腿之间。
30三体式步――左脚迈出,脚尖向前,左腿向前屈膝,左膝前与左脚跟后成一条直线与地面垂直,左脚跟与右脚跟成一条直线,相距约两脚半距离。右脚尖外摆45度,右腿屈膝约135度,膝盖微向内扣,瞄向前膝;右臀尾与右脚跟成一条直线与地面垂直,双腿承重前三后七。(见图22)
31八卦步――行步时,后脚脚掌平起,高不过踝;贴前脚内侧摩胫而过,向前落地时脚掌先触地,稍向前擦地而止,意如在泥水中趟行。(见图23)。
四、剑
剑由剑墩、剑柄、护手、阴刃、阳刃、剑锋、剑尖组成(见图24)。长度以直臂垂直反手持剑的姿势为准,剑尖不低于本人的耳上端。学剑者必须明了剑身各处名称,始可学剑。
剑与刀的用法,大不相同。刀的锋刃只有一面,能分阴阳。而剑则双面有刃,阴阳似不好分,只可以手握剑柄分之,朝向虎口一侧为阳,四指一侧为阴。以此分出阳刃阴刃。
现在不少习剑者,似持刀满把握柄,翩翩起舞,然而对剑法,似乎茫然不知。今将剑术中所用之手法,抄录于后,供学者参考。
(一)剑的基本握法及剑指
全握――五指握剑柄,虎口紧靠护手,拇指第一指节扣住食指第二指节。
螺握――五指握剑柄,拇指靠近食指尖,食指第二节紧靠护手,其余三指依次成螺旋状握住剑柄。
钳握――拇指第一指节扣住食指第二指节,以虎口钳住剑柄,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附于剑柄。
叼握――用虎口将剑柄夹住,拇指、食指和中指伸直,附于剑柄,无名指小指随后自然离开剑柄。
双手握剑――十指握剑柄,右手虎口靠近护手,全握剑柄;左手拇指扣住食指,虎口紧贴右手小指,两手心相对。
剑指――一手握剑,另一手成剑指。即拇指、无名指与小指屈回手心,拇指扣住无名指与小指第一节指骨处,中指食指伸直并拢。
(二)基本剑法
1立剑、平剑――剑刃朝上下为立剑,朝左右为平剑。
2阳刃、阴刃――手握剑柄,剑刃朝向虎口方向为阳刃,反之为阴刃。
3劈剑――阴刃向下,由上向前下为劈,力达剑刃。
4甩剑――阴刃由下向上甩出。
5截剑――用剑阴刃,向内或向外为截,力达剑刃。有横截竖截,剑横向为横截,剑竖向为竖截。
6剪剑――分为外剪和里剪:以腕为轴,阴刃向下,顺时针划立弧向对方腕部外侧绞击,是为外剪;以腕为轴,逆时针划立弧向对方腕部内侧绞击,是为里剪。力达阴刃前部。
7撩剑――用剑阴刃,无论内外前后,由下向上为撩。
8判剑――用剑阴刃由后向前口击,力点由剑刃前端向后移动。
9挑剑――用剑阳锋,从下向上勾。
10崩剑――立剑,沉腕使剑尖猛向前上为崩,力达剑尖。
11剖剑――用剑尖横向或竖向划击。
12抽剑―剑顺剑柄方向运行,力达剑刃。
13绞剑――以腕为轴,剑顺时针或逆时针划弧,剑柄划小圈,剑尖划大圈,力达剑刃前部。
14拦剑――用剑阴刃,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拦截。
15云剑――平剑,在头顶或头前上方顺时针或逆时针平圆绕环,头向后仰。
16伏剑――平剑,向下平落,力达剑身。
17片剑――用剑阴刃,向外或向内横切。
18横剑―平剑,剑尖向左或向右,剑刃向前斩出。
19闭剑――身体后撤,剑柄收于胯侧,阴刃向下,剑尖向前。
20袭剑――剑锋由低向高或由内向外、由暗向明,出其不意,乘其不备,迅速出击。
21遁剑――立剑,阴刃向下,剑尖向前,剑柄隐于腰侧。
22点剑――立剑,提腕,剑尖猛向前下为点,力达剑尖。
23击剑――平剑或立剑,瞬间向前点出为击,力达剑尖。
24提剑――剑尖向下,向剑柄方向提起,力在阴刃。
25扫剑―平剑,由内向外为扫。有横扫或竖扫。
26剑――手臂圆撑,阴刃向外击。
27托剑――平剑,剑身平直,手心向上;或立剑,剑身平直,手心向外为托。
28刺剑――立剑或平剑向前直出为刺,力达剑尖。
29搜剑――剑尖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为搜。
30砍剑――用剑阴刃,由左斜向右下,或由右斜向左下为砍。
31抖剑――用剑阴刃,左右或上下迅速往返为抖。
32抹剑――用剑阴刃,水平向剑柄方向抽为抹。
33挂剑――用剑阳刃,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前运行谓之挂,力达剑身前部。
34冲剑――阴刃向上,随身体前行方向冲刺,力达剑尖。
35谢剑――双手握剑柄提于腹前,剑尖向下,阴刃向内。
36斩剑――平剑,向左或向右横出,高度在头与肩之间为斩,力达剑身。用阴刃向内谓之内斩。用阳刃向外谓之外斩。
37削剑――用剑阴刃,由上向下向后带为削。
38叼剑――持剑叼腕内勾,剑尖向下,阴刃向内。
39攉剑――用剑阳刃,向前向下掼出。
40穿剑――(1)平穿剑:平剑,剑尖经胸腹问弧形向前为平穿剑,力达剑尖,剑身不得触及身体。(2)后穿剑:前臂内旋,立剑,剑尖由前向后转动而出为后穿剑,力达剑尖,高不过膝,低不触地。(3)抡穿剑:剑尖向后、向左随转体贴身立圆绕环一周。
41抱剑――右手抱剑于胸前,剑尖朝右为横抱剑;剑尖朝上为立抱剑;剑尖朝前为平抱剑。
五、棍
棍又称“齐眉棍”,其长度与人站立之眉高平齐。棍各部位名称:棍把、棍身、棍梢。(见图25)
1劈棍――棍由上向下为劈。劈棍要求迅猛有力,力达棍梢。
2扫棍――棍梢在腰部以下水平抡摆;或尽量以棍梢贴地、棍身倾斜抡摆为扫。扫棍要求迅猛有力,力达棍梢。
3拨棍――棍梢斜向前上方左右摆动为拨,拨棍时用力轻快平稳,幅度不要过大。
4抡棍――单手或双手将棍梢向左或向右平抡。平抡不得超过一周,加转身不得超过两周。抡棍要求迅猛有力,力达棍梢。
5挂打――棍梢由左侧向后或由右侧向后为挂,再由后向上向前向下劈打,力达棍梢。棍梢由左侧后挂前劈为左挂打,由右侧后挂前劈为右挂打。
6倒把――倒把即倒换手握棍的位置或方向,例:由握棍把转换为握棍梢,或握棍时由虎口向棍梢迅速转换为虎口向棍把。
7撩棍――棍梢由下向前上或向后上为撩,力达棍梢。向左向右亦然。
8捅把――棍把向前捅出,力达棍把。
9滑握――手握棍,顺棍滑行。
10撑棍――双手将棍横向或竖向撑出,力在棍身。
11戳棍――棍梢或棍把向前点击。戳棍要求发力短促,力达梢端或把端。
12绞棍――棍梢顺时针或逆时针划弧,用力均匀,弧度不要过大。
13攉棍――棍把或棍梢由下向前掼出,力达把端或梢端。
14背棍――棍贴在背后,借用肩力向前抡出,力达棍梢。
15崩棍――棍梢向上抖弹,力达棍梢。
16翻把――棍把向前,向外翻绞,要迅猛有力,力达棍把。
17扣把――棍把向前,向内扣绞,要迅猛有力,力达棍把。
18截棍――用棍身中段,横向或竖向拦截,力达棍身。
19提柳―手提棍把,棍身贴背,棍梢向下。
20涮把――棍把由后向前或向外攉出,力达棍把。
21架梁――双手持棍,横向向上撑出,力达棍身。
六、刀
单刀是由刀刃、刀背、刀尖、护手盘和刀柄构成。(见图26)刀的长度是以本人直臂下垂抱刀时,刀尖不低于耳上端为准。
1抱刀――刀柄朝前,两手相交,刀背贴于左臂,向前平举为平抱刀;左手持刀,左臂下垂,刀尖朝上,刀背贴于左臂为立抱刀。
2斩刀――刀刃朝左,向左横砍,或刀刃朝右向右横砍,高度在头与肩之间为斩,力达刀刃。
3抹刀――刀刃朝左,由前向左,或刀刃朝右,由前向右,弧形抽回,高度在胸腹之间为抹,力达刀刃。
4钩刀――刀背向内,刀尖向上,由前向内迅速回钩,力达刀背前部。
5劈刀――刀刃向下,刀由上向下为劈,力达刀刃。
6砍刀――刀刃向下,刀向右下方或左下方斜劈为砍。
7剁刀――刀刃向下,平向下为剁。
8撩刀――刀刃由下向前上为撩,力达刀刃前部。
(1)正撩:持刀外旋,手心朝上,刀沿身体右侧贴身弧形撩出;(2)反撩:持刀内旋,刀沿身体左侧贴身弧形撩出。
9扎刀――刀尖向前直刺为扎,力达刀尖,臂与刀成一直线。
10挂刀――刀背向前或向后,力达刀背前部为挂。
11缠头刀――刀尖下垂,刀背沿左肩贴背绕过右肩,头部正直。
12裹脑刀――刀尖下垂,刀背沿右肩贴背绕过左肩,头部正直。
13藏刀――(1)拦腰藏刀――刀身横平(刀尖朝后,刀刃朝外)藏于左腰后。
(2)立藏刀――刀身竖直藏于左臂后。
(3)平藏刀――刀身平直(刀尖朝前,刀刃朝下)藏于右胯侧。
14,架刀――刀刃朝上,由下横向上为架,刀高过头,手心朝里或朝外,力达刀身。
15按刀――左手附于刀背或右腕,刀刃朝下,平向下按。
(1)平按刀――刀按至高与腰平。
(2)低按刀――刀按至接近地面。
16扫刀――刀刃朝左向左横砍,或刀刃朝右向右横砍,与踝关节同高为扫,力达刀刃。
七、枪
枪的长度约相当于人体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重心应在枪身中间。枪各部位名称:枪把、枪杆、枪缨、枪头;枪头又分枪尖、枪刃;枪刃又有上刃、下刃之分(见图27)。
1劈枪――举枪由上向下猛劈,用枪头、或枪前段向目标劈打。
2钻枪――前手滑握枪杆,后手握枪把外旋前扎置于前臂肘下,使枪头螺旋向前钻刺。
3崩枪――后手握枪把下按,前手握枪杆前撑制动,使枪头瞬间崩弹,力达枪尖。
4炮枪――前手握枪杆左旋前撑,后手握把上挑,使枪头向左下划立圆绞击。
5横枪――右手握把侧身左撑,左手握杆腕力右旋,使枪头右旋向外缠绕。
6抱枪――双臂交叉抱枪,前手上提,后手下压,枪头上挑回带。
7砸枪――后手抬枪把,前手压枪杆,使枪头迅速下砸。
8拦枪――后手握把左旋,前手持枪杆腕力左旋,使枪头向左下缠绕。
时间的脚步篇2
大成拳在实作时无定法可言,“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身无定势,手无定位,足无定位,动转腾挪,随心所欲。大成拳虽无固定方法,但原则要点还是有的,初学者应循规矩而习之,待日久功深,自可臻于随心所欲而合规矩之境地。
总的来说,在实作时应有以下神情和势态,头欲撞之,手要打人,身要摧人,步要过人,足要踢人,神要逼人,势要袭人。不可抽撤游移,犹柔寡断,能思一分进,莫思一分退。所谓较技者概不思悟,思悟者寸步难行,进退动转莫带形,带形定不赢。与人交手应在有意无意之间,有形有意都是幻,技到无心始见奇。静以待动,动中处静,以退为进,以进为退,直击而侧入,斜进而竖击,柔击而惊抖,刚柔而缠绕,力之外发缩骨而出。发力时意欲透其骨而入其髓,意存于数尺之外,敌身为我神意所笼罩,即王芗斋先生所讲的“神在手前,意透敌背,如网天罗,无物能逃”。以上为大成拳在实战技击中总的原则。
“真”与“假”的练法在效果上是截然不同的,当然我们要分清场合,分清不同对手的实际情况,而来决定我们出手的分寸,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心毒称上策,手狠方胜人”,只有对敌或歹徒决斗中才能不手软,必致死地而后快。就技击的实用性来说,大成拳与西洋拳的击打目的不尽相同,拳击大多时间要求的是得分(点),偶尔有击倒或者击昏,而大成拳的攻击目的,在于解除对手的战斗能力。实践证明,只要有了拳术的真实功力(内在力量),无论对手两肋、前胸及任何部位,一旦被击中就能使其失去反抗能力。大成拳通过严格的站桩、试力、走步等基本功训练,养成了精神高度集中与精神放大,全身内外的高度协调和呼吸自然的良好习惯,精神高度集中就无懈可击,全身内外高度协调就可以随心所欲,要有勇、有谋,才称得上为拳家之上乘。大成拳在日常训练中的“精神假借”培养出欲与敌接触似虎狼的大无畏精神,因此在技击实战中调动一切,“激发”内在的潜在能量,“应敌犹如火烧身”就比较形象地形容出一触即发的搏击状态。这时,不管我们的对手身体多么高大,首先应从精神上压倒对手,就要全力以赴,绝不可因轻敌而导致失败。拳谚中所谓“狮与象搏须用全力,狮搏兔亦须尽全力”,就是这个道理。
大成拳圈锤单操手内容包括圈锤试力、圈锤发力两种。外行人亦有人戏称“试力”为“摸鱼”。但这种称谓虽说不雅,但却形象地揭示了大成拳高深层次的奥秘,犹如在神秘的天地中摸索,但却不是摸鱼,而称为“摸劲”,最为恰当,摸劲是摸索一种若明若暗,揣摩寻找这种微妙的内力感。
圈锤所试之力是否协调均整,发力是一瞬之间,发力就是检验试力的一处牵全身的质量如何,瞬间发力是否上下前后左右具有六面争力。但是发力必须有意念假借,意念假借就是假想对手直、摆、勾、砸,横及各种腿法向我猛烈进攻。我用最简捷的方法,恰到好处、应感而发的假想意念活动,说白了瞬间发力就是检验试力效果如何。发力在刚一接触目标的瞬间浑身猛然一紧,好象急刹车一样,将巨大的冲击力传导于对手身上。如对手遭此重击,必然内脏受损,失去反抗能力,这种发力威力巨大,杀伤力极强。君所练学术能否跟上现代快节奏,跟上搏击术的快节奏,应全力以赴为实战打下坚实的基础,培“本”固“圆”(元),迎接挑战。
圈锤的操练方法:丁八步站立或两脚平行站立两种姿势;两腿略有弯曲,身形中正,两肩放松,头正竖项(头上领)。左手呈半握拳状,以身带动大臂、肘、小臂,由外往内平行地作弧形运动,借助拳的惯性把拳带过自身中线自由回落于胸前,护住自身中线,然后右手呈半握拳状,以自身带动大臂、肘、小臂,由外往内平行作弧形运动,借助拳的惯性,把拳带过自身中线,自由收回于胸前,护住自身中线。两手不停地循环慢慢运动称圈锤试力;两手快速运动,力向外发称发力(图1―3)。
圈锤对拳法攻击的运用
A:直拳攻击,圈锤反击
(1)当对手突然左脚向前进步,左手直拳猛然向我面部冲击而来时,我右脚向对手左侧进三角步,左脚紧跟半步,在进步的同时,抬右手搭于对手左小臂外侧,向自身左斜侧偏挂,在对手失控前栽的同时,我迅速击出左手圈锤,猛力掼击对手面门。如我左圈锤击中对手鼻梁骨,可击出粉碎性骨折,可当场鼻口出血,昏死过去(图4、5)。
要点:对手击出左直拳或刺拳都属直拳范畴,不过就是力量不同而已。对手出左直拳,我右脚斜进三角步,闪到对手左侧死角,右手向左偏挂对手同时,左圈锤迎力击打对手面门,可称偏挂迎力打。
(2)当对手突然前滑步而出左脚,同时冲击而出右直拳向我面部猛击而来时,在对手右直拳微击出,我左脚迅速向左斜前方进三角步,右脚紧跟半步,我在闪进的同时,抬左手搭于对手右小臂外侧,向右后斜方偏挂,使对手向我右侧倾栽,在左手偏挂的同时,迅速击出右手圈锤,猛力掼击对手面门,对手遭我重击应声而倒,圈锤也可击打对手胃胸(图6、7)。
要点:当对手进左步出右直拳时,我左脚向左进三角步,闪到对手右侧,同时抬左手向右偏挂对手右直拳(肘或大臂),在偏挂的同时,右圈锤迎力击打对手面门,可称借力迎打。
B、摆拳攻击,圈锤反击
(1)当对手左脚在前突然击出左摆拳向我头部右侧太阳穴猛力摆击而来时,在对手左摆拳微击出未击中我之前,我抬右手向右后侧搂挂对手左小臂内侧牵动对手重心,使对手向我右侧倾栽,我体向右侧转体的同时,迅速击出左手圈锤,猛发力圈击对手右侧太阳穴或耳门,对手遭重击左圈锤后必当场昏倒,失去再战能力(图8、9)。
要点:对手用左摆拳击我,我迅速抬右手向自身右侧搂挂,牵动对手重心,使其站立不稳,然后我才能击出左手圈锤,火候必须恰到好处。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瞬间爆发出炸力,使对手重心失调,一楞神之际,就已被拿下。
(2)当对手左脚在前,瞬间击出右手摆拳向我头部左侧太阳穴猛力击打而来时,在对手右拳微击出未击中我头部之前,我抬左手向自身左后侧搂挂对手右摆拳,使对手向我左侧倾栽。这时我身体左转,迅速击出右手圈锤,猛力圈击对手左侧太阳穴(面颊)或后脑,把对手当场击倒,使其失去反抗能力(图10、11)。
要点:对手击出右摆拳,我抬左手向左后侧搂挂,牵动对手重心,然后我才能出拳击之;但是必须得有站桩、试力、摩擦步等基本功,才能牵动其重心。
C:勾拳攻击,圈锤反击
(1)对手突然击出左手勾拳向我胃腹勾击而来时,在对手左勾拳微击出后,我抬右手向左偏挂对手左小臂外侧,使其左勾拳偏离方向,我在偏挂的同时,右脚向右斜前方向进三角步,闪到对手左侧,我在进三角步与右手向左偏挂对手左勾拳的同时,迅速击出左圈锤,猛击对手眼睛或面门,对手遭我此重击必视线不清而失利(图12、13)。
要点:偏挂、闪进三角步与圈锤务必三动合一,击出圈锤要发透力,一锤定坤乾。
(2)对手突然冲出右勾拳向我下颏猛力勾击而来时,我以展示自己的实力,不必躲闪,以实力赢人,在对手右勾拳微击出时。我左手由上向下,向回砸搂对手右小臂,在砸搂的同时身体左转以身带右圈锤猛发力圈击对手左侧太阳穴或耳根部位,对手遭我此重击,必当场昏死过去(图14―16)。
要点:对手击出右手勾拳,我不躲避,直接左手下砸搂对手的右勾拳,我左手砸搂,右手同时击出圈锤,二力合一。
D:劈掌攻击,圈锤反击
(1)当对手左脚在前,突然由上而下用左手掌向我面部拍击而来时,我抬左手臂斜面迎架,不停,向左斜后侧搂挂牵动对手重心,使对手站立不稳,我迅速击出右手圈锤猛发力圈击对手后脑,对手遭我此重击,必会当场被击趴下昏死过去(图17、18)。
要点:(1)当对手左手微下拍时,我迅速抬左手臂斜面迎架,顺势向左后搂挂,才能牵动其重心,然后,我才能发挥右圈锤的威力来。(2)如与敌方距离稍远,我可闪进右三角步,上挫下挂,多面争力同时炸发,使敌瞬间倒下。
(2)对手与我都是左脚在前,对手突然用右手由上往下拍我面部,当其右手微下砸时,我迅速抬左手臂斜架对手右小臂,顺着对手右手下滑,我左手向左后侧搂挂,我体左转,使对手向我左后侧倾栽,我顺着转体之力,快速击出右手圈锤,猛发力圈击对手左侧面颊或腮,顺劲将对手击倒(图19、20)。
要点:对手右手下拍时,我抬左臂斜面迎架,顺着其右臂下滑,我顺劲向左后搂挂,牵动其重心,然后才能发出圈锤击之。先缠绕控制,后发力击之。
E:敌抱拳欲进攻,我主动圈锤攻击
(1)当对手左脚在前抱拳架欲向我进攻,我运步向前,左手主动搭于对手防护的手臂上,向前下或左右搂挂,使其站立不稳,抓住时机,我迅速击出右手圈锤猛击对手左太阳穴,瞬间将对手击翻倒地(图21、22)。
要点:搂挂、进步、圈锤击打三动同时,一拍完成。
(2)对手右脚在前抱拳架欲向我进攻之时,我左脚运步向前,左手搭于对手右臂或两臂上,左脚迅速向对手右侧进三角步,在进步的同时,左手向其前下搂挂,右手同时发力圈锤猛击对手面门,瞬间将其仰面击翻而倒地(图23、24)。
要点:搂挂、进步、圈锤、掼击三动同时进行。“三点为一拍,瞬间完成击,闪进错力打,搂挂莫迟疑,神动胆亦壮,遇敌动杀机,硬打硬要进,法无定法击”。
以上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圈锤技法,但需由慢而快摸索练习,务必具备大成拳的站桩、试力、摩擦步的基本功练习,否则有些劲力使不出来,功力上不了身,而没有站桩、试力、摩擦步等操习,纯属花拳绣腿之类。
圈锤对腿法攻击的运用
A:低铲腿攻击,圈锤反击
(1)当我运步逼近对手,对手突然低铲击左脚,向我左小腿膝关节或胫骨铲踢而来时,我左脚迅速向对手右前侧进三角步,闪到对手右前侧,使其左铲踢踢空,我左脚闪进的同时猛发力击出右手圈锤,圈打对手左侧太阳穴或面门,使对手遭我重击而倒地(图25、26)。
要点:在闪进的同时击出右圈锤,瞬间冲出发整力。
(2)当我运步向前逼近对手,其突然低铲出右脚向我右小腿胫骨或膝关节铲踢而来时,我右脚迅速向其左侧进三角步,左脚跟进,闪到对手左前侧,使其左铲踢击空,我在右脚闪进的同时,发力击出左手圈锤,猛力圈击对手面部,将其瞬间击翻(图27、28)。
要点:在对手左脚微铲出时,我迅速闪其左后侧,在闪进的同时发出左圈锤。
B:低扫踢攻击,圈锤反击
(1)我运步向对手逼近,对手突然低扫出右腿,向我左小腿外侧低扫踢而来时,在对手右腿微踢出时,我左脚迅速向对手左侧弧形上步,右脚向左脚前弧形上步,使对手右低扫踢击空,我在两脚弧形进步的同时瞬间击出左手圈锤,发力猛击对手面门,将其仰面击翻(图29、30)。
要点:看准对手出腿的瞬间,两脚弧圈进步的同时击出左圈锤,不等其变化就将对手击倒。
(2)我运步向对手逼近,对手突然低扫出右腿,向我左小腿外侧低扫踢而来之时,在其右腿微踢出未击中我之前,我左脚快速向其中线趟进,插入其裆下,胸腹前摧,左手同时控制其防护手臂,瞬间发出右手圈锤,发力猛击对手左侧太阳穴,瞬间将其击昏倒地(图31、32)。
要点:对手右腿微扫出,我迅速左脚进步,直踏其中线、夺其位,胸腹前摧使其站立不稳的同时,发出右圈锤将其击倒。
C:侧踹攻击,圈锤反击
(1)当对手突然上体右转侧踹击左脚,向我胸腹侧踹而来之时,当对手左脚微出击时,我迅速左脚向对手右前侧进三角步,使对手左脚侧踹击空,我在左右脚进三角步的同时,迅速猛击出右手或左手圈锤,猛发力击打对手面门,将其瞬间击倒(图33、34)。
要点:在对手微踹出之际,我左脚快速上三角步,闪开其攻击腿的路线,右脚才能紧接进步,在右脚进步的同时,快速击出右圈锤将对手仰面击翻。此乃闪进合一,后发先至之策也,关键是掌握好火候(时机)。
(2)我运步向前逼近对手,对手突然左转体顺左转侧踹出右脚,向我胸部猛力踹来时,我左脚快速向左前方进三角步,右脚紧接向左脚右前方进三角步,闪到对手右后侧,使其右脚踹空,我在右脚进三角步的同时,猛然击出右手圈锤猛击对手面颊,把对手当场击倒,使其失去反抗能力(图35―37)。
要点:对手侧踹出右脚时,我闪与进三角步时得恰到好处,慢了必被对手击中,必须掌握好瞬间的火候。
D:中路扫踢攻击,圈锤反击
(1)我运步向前逼近对手时,对手突然击出右腿向我左腰肋猛力横扫踢而来时,在其右腿微扫出时,我右脚快速向右斜前方进三角步,左脚跟步,使其右腿横扫踢击空。我在右脚进步的同时击出左手圈锤,发力猛击对手面门,将对手仰面击翻倒地,将其鼻梁骨击成骨折(图38―40)。
要点:看准瞬间火候,刹那间将对手击倒。
(2)我运步向前,对手突然中路横扫踢而出,左腿向我右肋、腰猛力扫踢而来,我看准其左腿微踢出时,我左脚迅速向左前方进(对手右侧)三角步,右脚紧跟步,使对手左脚踢空,我在进三角步的同时,迅速击出右手圈锤猛发力圈击对手面门,将对手仰面击倒(图41、42)。
要点:对手左腿微扫出时,看准瞬间的火候,左脚闪进三角步的同时,击出右手圈锤,对手遭我此重击必仰面翻倒,失去作战能力。
E:前蹬攻击,圈锤反击
(1)对手突然蹬出右脚向我腹、胃猛力蹬踢而来时,我疾速左脚向左前(对手右侧)进三角步,右脚紧跟步,使对手右脚蹬空,我在闪进与对手蹬空的瞬间,迅猛击出右手圈锤,发力猛击对手面门,对手遭我此重击,将其仰面击翻倒地(图43、44)。
要点:对手右脚微蹬出时,我左脚疾速闪进三角步的同时击出右圈锤,此即闪进合一的打法。
(2)我运步向前逼近对手,对手突然蹬出右脚向我胸腹猛蹬而来,在对手右脚未蹬中我之前,我右脚迅速向右前方进三角步,左脚跟进,闪到对手左侧,使对手右蹬踢击空,我在右脚进步的同时,猛然击出左手圈锤,猛发力圈击对手胸或面部,对手遭我此重击必内脏受震伤而倒地,失去再战能力(图45―47)。
时间的脚步篇3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你打算开始跑步锻炼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脚型,然后买一双符合自己脚型特点的跑步鞋。只有如此,锻炼才可以避免受伤,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取得效果。挑选跑步鞋并不复杂,只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了解跑步鞋的结构
运动鞋生产厂家已经对多数人的脚型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并针对不同的脚型特点生产出相应的鞋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质量较好的跑步鞋无论什么品牌其主要结构都有相似性。其中外底是接触地面的一层,质地稍硬、耐磨、有防滑功能。也有少数极轻的跑步鞋没有外底,这类鞋只适合在跑步机上跑步时穿。中层底是最重要的减震层,它比外底软,脚弓处的支撑可以控制鞋弯曲的扭曲力,并把落地时的冲击力从脚跟传导到脚掌。鞋后跟里的减震装置是最重要的,各品牌有各自的技术与特点。内底通常可以取出,它是减震和矫正脚型缺点的最后一道防线。鞋面主要是让脚与鞋紧密结合,兼有透气散热的功能。鞋后跟的硬帮可以提高脚落地时的稳定性。
认识运动鞋的功能
跑步鞋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5种(控制动作类、减震加垫类、稳定类、比赛类、越野类),鞋型可以分为直型、半弯曲型、弯曲型3种。
1.控制动作类:适合中度至重度内翻型脚,以及体重较大的人,它能提高跑步者对脚跟和跑步动作的控制,并能支持足弓部位。其外部特点是足弓部位加厚,鞋的重量中等偏重。
2.减震加垫类:适合跑步技术较好,用脚前掌或中部落地,用脚掌与外侧支撑的跑步者。鞋的重量中等偏重,鞋底较厚。
3.稳定类:适合轻度至中度内翻脚型,用脚中部与外侧支撑的跑步者,鞋的重量中等。
4.比赛类:适合跑步技术好,体重较轻或脚轻度内翻的跑步者使用。鞋的重量较轻。
5.越野类:鞋底较厚,沟槽较深,适合在土地、林间等自然地面上跑步时穿着。鞋的重量较重。
分析自己的脚型
了解鞋构造和功能后,就应该研究自己的脚型了。“湿脚测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脚型。“湿脚测试”就是把脚底沾水后踩在干燥的地面上,然后根据脚印的形状把脚归纳为以下3种类型。当然有许多人的脚型可能是介于两种类型之间,那么就要看哪一种特征更明显。
1.正常型
足弓高度正常,脚印中部有很大的弧度但不中断。在跑步时通常以脚跟外侧着地,然后向内侧滚动以减缓冲击力,最后过渡到全脚着地。这种脚型与体重正常的跑步者可以选择半弯曲型的稳定类或减震加垫类跑步鞋。
2.平足型
因足弓较低,所以脚印饱满,整个脚掌都会印在地上。平足的人在跑步时往往以脚跟外侧着地,然后过分地向内侧滚动,形成内翻。如果不加以矫正,很多过度磨损型的关节伤害都可能出现。平足跑步者应该选择直型或半弯曲型、备有特别加固的足弓部内垫的鞋以减少内翻的程度。避免穿减震垫太厚,或弯曲型跑步鞋。
3.高足弓型
时间的脚步篇4
国庆长假期间,我在家里左思右想:学校里布置的科技小制作,我做什么为好呢?忽然,脑子里闪现出一道灵光——电视里不是播放过怎样做挂钟吗?我也做一个去,准能得奖。
于是,我在家里四处寻找制作挂钟需要的主要零件和工具。制作工具倒是很快就找齐了,可是用什么材料做挂钟的指针却把我难住了。我把家里的东西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没能找到。真是气死我了!不过气归气,办法还得想啊。既然理想的零件找不到,是不是可以找些其他材料来代替呢?这样一想,我心里好过一些了。
不久,我就发现小房间里一只台灯上面正好有一个小巧玲珑的时钟。我拿起螺丝刀,起出时钟上的螺丝钉,把时针、分针和秒针拆下来,把把指针后面的衬纸撕下来。然后拿出肯德基的塑料纸,剪成指针后面的底盘一样大小的形状,在上面标上12个数字,贴在指针后面的底盘上。再依次装上时针、分针和秒针。最后,放上了5号电池。这样,一个钟就做好了。
但我左看右看,觉得一点儿也不好看,应该再给它装饰一下。于是,我把钟放到茶叶罐的盖子里。用剪刀把四种颜色的皱纹纸剪成正方形的形状,再折成四把扇子的样子,茶罐盖的空隙。然后用包礼盒的纸包住茶罐盖的边沿。最后把绳子粘在了礼盒纸上。
一个美丽的挂钟就这样诞生了!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呢?就叫它“时间的脚步”吧。朋友,这挂钟和名字是不是都很美呀?
时间的脚步篇5
【起势】
起势动作要领及要点说明,与少林一路功力拳(请参阅本刊2009年第8期)起势相同。
一、黄忠射箭
【动作要领】
接上势,左脚向左迈出踏出一步成平架半马步,两掌变拳,左拳翻拳从内向外格挡成仰拳,右拳翻拳回收置于右侧腰间,拳心向上成仰拳;身体重心前移,由半马步变成左弓步,同时左拳回拉置于左侧腰间,拳心向上成仰拳;右拳翻拳向前拧转击出,拳心向下成俯拳,目视右拳(图1~3)。
【要点说明】
踏步、格挡与冲拳三者合一而动,踏步以助冲力,格挡是防中带打,冲拳一击必杀。
二、二节手
【动作要领】
接上势,右脚向前迈出一步,脚尖内扣,屈膝下蹲成正马步;右臂屈肘向前盘顶;由正马步变成右弓步,同时以右肘关节为轴,右小臂外翻,右拳由俯拳变仰拳向前击出,目视右拳(图4~6)。
【要点说明】
上步顶肘重心要稳,用于贴身短打;弓步砸拳要有向下的沉劲,用于延伸性打击。
三、顺手牵羊
【动作要领】
接上势,右脚向后撤回一小步,两腿屈膝下蹲成单跪步;右拳变掌成俯掌向下按压;左拳变掌成竖掌向右摆动,置于右侧胸前,掌心向外,目视右掌(图7~9反)。
【要点说明】
撤步按掌要同时进行,撤步是避开锋芒,按掌是顺势擒打。
四、猿猴纵身
【动作要领】
接上势,身体重心上移,两脚蹬地跃起成跃步,两掌前后分开,左掌在前,右掌在后;两脚同时落地,两腿屈膝下蹲成左半马步,左掌成切掌向前切出,掌心向下,右掌成横掌置于右侧胸前,掌心向内,目视左掌(图10~14)。
【要点说明】
跃步要高,用于避开对方扫堂腿;两脚下落重心要稳,用于踩击对方膝关节;切掌用于攻击对方颈部。
五、连环三捶
【动作要领】
接上势,身体向右后转体180度成右弓步,两掌变拳,左拳随转体收抱于左侧腰间成仰拳;右拳随转体向前冲出成立拳;随即身体再向左后转体180度成左弓步,右拳回收置于右侧腰间,左拳成立拳向前冲出;然后身体再向右后转体180度成右弓步,左拳回收置于左侧腰间,右拳成立拳再次向前冲出,目视右拳。如此左右3次冲出,称为“连环三捶”(图15~17)。
【要点说明】
连环三捶在应用时要遵循“声东击西”的原则,避实击虚,才能够化险为夷。
六、二起脚
【动作要领】
接上势,右脚向后撤步与左脚并拢成并步,身体向右拧转90度;右拳收于右侧腰间,左拳变掌向左侧成立掌推出;然后向前助跑3~5步,腾空跳起,左掌击右掌背,右掌击右脚背,目视右脚(图18~24)。
【要点说明】
助跑时初速度要快,腾空跃起要高,两次击响要干脆响亮。
七、旋风脚
【动作要领】
接上势,左右脚依次落地成正马步,借助二起脚的惯性力,两脚再次蹬地跳起,身体向左后翻身转体360度,左掌拍击右脚内侧,目视右脚(图25~29)。
【要点说明】
两脚落地要稳,翻身转体要快,击响干脆。
八、双砸捶
【动作要领】
接上势,两脚同时落地,屈膝下蹲成正马步;左拳收抱于左侧腰间,右拳翻拳抖腰振臂下砸,拳心向上;身体向左拧转90度,右脚向左上步与左脚平行,两腿屈膝下蹲成正马步,同时两拳向前拧转冲出成俯拳,再同时翻拳回拉下砸,目视双拳(图30~32)。
【要点说明】
双冲拳与双砸拳结合运用,做到攻防兼备。
九、阴阳掌
【动作要领】
接上势,左脚向前上步成高架左虚步,同时两拳变掌,左掌成切掌向前切出,掌心向下,右掌向胸前回拉置于右胸前,掌心向上成仰掌;身体重心下移,由高架左虚步变成低架左半马步,同时右掌向前斜下方切出,掌心向前斜上方;右掌回拉置于右侧胸前,掌心向下成俯掌,目视右掌(图33、34)。
【要点说明】
桩步变位要上下起伏,幅度要大;连环切掌一阴一阳,俗称“打上下二阴”,即阴掌切喉,阳掌打裆。
十、摆莲腿
【动作要领】
接上势,身体重心前移,右脚向前进一步成平架右弓步,两掌变拳,右拳收抱于右侧腰间,拳心向上,左拳屈臂向上挑肘;身体向左拧转90度,右腿直膝向上踢起,再向外呈弧形摆动,同时两拳变掌,左掌拍右掌背,右掌拍右脚面,目视右脚(图35~40)。
【要点说明】
进步挑肘要打跟劲;外摆腿幅度要大,击响干脆。
十一、黄龙探爪
【动作要领】
接上势,右脚向后落步成开步,两掌举过头顶,掌心向前;右腿屈膝下蹲成仆步,两掌向下拍地;然后身体重心前移,左脚蹬地腾空跃起,右脚和左脚依次落地,屈膝下蹲成左半马步;两掌变爪,同时向前、向下扑抓,左爪在前,右爪在后,目视左爪(图41~45)。
【要点说明】
仆步配合拍掌以助起伏之力,跃步要高而远,落地重心要稳。
十二、双格手
【动作要领】
接上势,身体重心上移,两脚向左斜45度方向上步成高架左弓步,两爪变拳向左同时翻打格击成仰拳;右脚向右斜45度方向进一步成高架右弓步,两拳再同时向右翻打格击,目视双拳(图46~49反)。
【要点说明】
左右格档是连续防守技术,但要配合步法变化才能使用得当。
十三、双峰贯耳
【动作要领】
接上势,身体重心后移,右脚向回撤半步成高架右虚步,双拳分别收抱于两侧腰间;然后两脚向前上步,屈膝下蹲成矮架右半马步,同时两拳分别从两侧向前翻拳拧转贯打,拳面相对,目视双拳(图50~52)。
【要点说明】
撤步抱拳是避实击虚,上步双贯拳是乘虚而入。
十四、双插掌
【动作要领】
接上势,身体向左后转体180度,左脚回收,脚尖点地,置于右脚内侧成丁步,两拳变掌随转体收抱于两侧腰间,掌心向上;左脚向前迈出一步,两腿屈膝下蹲成矮架半马步,两掌同时向前插出;然后身体重心稍上移,由矮架变平架,两掌同时内翻,由仰掌变俯掌,向怀中回拉,再向外翻掌向前插出,掌尖向前,掌心相对,目视双掌(图53~56)。
【要点说明】
第一次插掌主攻裆部,翻掌回拉为防御手法,第二次上步插掌主攻对方面部,如此连用,上下连击,使敌防不胜防。
十五、钻心捶
【动作要领】
接上势,身体重心上移,向右后转体180度,左脚向左前斜45度进步,右脚紧随成平架左弓步,两掌变拳,随转体左拳上架于头顶,右拳向前拧转击出,拳心向上;右脚向左脚并拢,脚尖点地成丁步,向右斜45度方向上步成平架右弓步,右拳上架于头顶,左拳向前拧转击出,拳心向上,目视左拳(图57~59反)。
【要点说明】
转体进步要快,架拳与钻心捶同时进行,用于上架防守,钻打心窝。
十六、青龙入海
【动作要领】
接上势,左脚向右脚并拢,脚尖点地成丁步,再向前踏步成平架左弓步,左拳从腹前向外翻拳格挡,右拳回收置于右侧腰间;左拳回拉置于左侧腰间,右拳变掌向前斜下方切出,掌心向下,目视右拳(图60~62反)。
【要点说明】
踏步、格挡和切掌同时进行。
时间的脚步篇6
一、目前存在争议的两种做法
(一)动作口令及做法一
1.齐步向左(右)转:
口令:向左(右)转——走
做法:预令和动令都落在左(右)脚,听到动令后,右(左)脚向前半步,脚尖稍向左(右),身体向左(右)转90度,同时出左(右)脚向新的方向行进。
2.齐步向后转:
口令:向后转——走
做法:预令和动令落在右脚,听到动令后,左脚向前半步,脚尖稍向右,以两脚掌为轴,从右向后转180度,出左脚向新方向行进。
(二)动作口令及做法二
1.齐步向左(右)转走:
口令:向左(右)转——走
做法:预令和动令都落在右(左)脚,听到动令后,左(右)脚继续向前一步,然后右脚再向前半步,同时脚尖稍向左(右),身体向左(右)转90度,同时出左(右)脚向新的方向行进。
2.齐步向后转走:
口令:向后转——走
做法:预令和动令都落在左脚,听到动令后,右脚向前一步,左脚继续向前半步,同时脚尖稍向右,以两脚掌为轴,从右向后转180度,出左脚向新方向行进。
二、两种动作做法的利弊分析
首先是第一种做法,口令的喊法总结起来就是说,向左转走的预令和动令都落在左脚上,向右(后)转走的预令和动令都落在右脚上。这种喊法是目前来讲大部分人普遍采用的做法,口令清晰,方法简单易操作。这种口令的下达方法是在动令下达后,相反方向的脚继续向前半步即可转身。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重点分析第二种做法,这种做法和第一种口令下达的方法正好相反,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无论向哪个方向转,无论预令和动令落在哪只脚上,都可以做动作,只是走的方法不同,也就是说,口令的下达很随意,对口令下达的要求不高,但是这样一来无疑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要求在口令下达者喊出预令的时候就该判断该采用哪种走法,甚至有很多学生出现走法上的分歧,造成走法各异,队伍不整齐的现象发生。下面做具体剖析:
第二种口令下会出现2种走法,是存在争议的。以向左转走为例,当预令和动令都下达在右脚上时,学生听到动令后,可以左脚直接向前半步同时脚尖向左转,然后右脚跟着向左迈步,或者就像上面动作口令及做法二中的第1点介绍的那样,当动令下达后,左脚继续向前一步,然后右脚再向前半步,同时脚尖稍向左,身体向左转90度,同时出左脚向新的方向行进。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学生做动作时出现分歧,到底该如何做,是直接转还是继续向前迈步是问题的主要矛盾。进一步分析两种情况可知,如果直接转,那么相反方向的一条腿(以向左转走为例,右腿就是相反方向的那条腿),在转动时会导致一定的扭曲,不符合动作规律。如果继续向前迈步,则会出现比动作口令及做法一的方法多走一步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如果有的直接转,有的继续向前一步再转,则会出现队伍不整齐的现象。
三、小结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