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例(3篇)

时间: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

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原则、方法。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从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那么怎样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下面提一些初步意见,以请教于同仁。

一、探索问题的非常规解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实施创新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教师要启迪学生创造性地“学”,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善于找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激发学生大胆探讨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教学中的切入点很多:例1已知p+q+1

二、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测定创新思维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创新,就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例如:可以让初一的学生就零的内容展开联想,这样的练习,既复习了有关数学知识,又增加了对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对于冲破求同思维的模式大有好处,有易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

2.引导学生做知识的整理工作,在整理过程中,对知识进行重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如: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等,解决具体问题时思路忽然开阔。

3.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过程的多样性和多面性,是一种随机的思维。它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条件,它表示对问题能够迅速、全面、正确的做出判断,从而灵活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讲了一种类型的题目以后,教师往往喜欢用大量的同类型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这对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来说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样做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因为在这种练习中,用的是同一思路、同一方法,解决的是同一类型的问题,这就容易产生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框架,造成心理上的思维定势。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绷紧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这根弦,经常在概念、法则、思路等方面做一些变式和变形的练习,做一些类比和对比的练习,以消除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4.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习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就是不拘一格地去分析、研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出发,从数学教学的理念、语言、问题以及问题的条件、方法、情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和发散,尽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探究,从而拓宽解题思路,学会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典型材料,精心指导学生,通过实物感知、观察,并用听、闻、尝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亲身感受,从而得到理性上的启发和联想,使思维活动更加深刻、更广泛。

5.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中促进发散思维的重要手段。

(1)以旧引新,恰当设置前提测评题,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设置悬念,即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

6.通过实验,增强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可以使几何图形与实物联系起来,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逐步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并且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要制定试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做到“稚化”自身,即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很多教师看起来不起眼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所以要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注重实验教学与能力的培养,积极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加强学生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

1.高中数学学习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新时代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创造性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和勇于探索新知的轨道中,不仅有利于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更有利于他们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并符合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

1.1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作为主体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学生在此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部分学生也因此对学习失去热情与信心.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的任务是借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学生学习,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探索热情和求知欲被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就有很大的提高.

1.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对学生提出了更多要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而且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直觉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只依靠逻辑思维来进行探索,他们需要将问题进行分析,从已有的结论中进行类比、发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能够得到有效训练的.

2.高中数学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由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使学生符合社会的需要,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我国部分高中的数学教学采用了这一方式.但因为这一方法的要求较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需要教学工作者对其做更多的理论研究.本文针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提出以下策略,旨在使创新思维的培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2.1高中数学学习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对教师的要求

在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课堂中,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作用不容小觑,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创造性思维的有效训练,新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摒弃落后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并通过大量的习题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取得高分.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很强的抽象性,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高分低能,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认为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会有拥有创造性思维,因而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实,这是对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误读.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非逻辑性因素,它依赖于学生的联想、类比、想象等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运用此种能力进行创新活动,并非完全取决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一些运用逻辑思维不能解决或解决起来很繁的问题自然就会重新审题、联想、类比、创造,从而获取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法.

2.1.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需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教师是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数学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有效地训练创造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给予学生指导,或者只根据已有的解题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导,妨碍学生的新颖的解题思路,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难以得到发展.在新形势下,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指导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不同的方法解题.

2.2创造性思维方式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方式,注重的是思维过程.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创造性思维体现在学生具有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一定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加强他们的自觉能动性,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习惯.

2.2.1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前提.传统的数学教学也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但主要针对的是解题时观察题目所给条件与所设问题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一章中,利用几何法解答题目往往需要借助于辅助线,如何作辅助线也就成为解题的关键,只要找到辅助线,题目便迎刃而解,此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即可视为解题能力.而创造性思维所要求的观察力却不同,它更注重的是学生从新的视角观察问题,并要求学生突破原有的解题方法,另辟蹊径地寻找解题方法.例如,在上面这一问题中,一个立体几何题一般存在多种辅助线的作法,同时,学生还可以采用向量法等其它方法.寻求得到不同的解法可视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这些不同寻常的解法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力.

2.2.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思维能力

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巧设疑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育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理解

对于这个词的理解,有过很多说法,但是大同小异。创造性思维一般可以理解为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说,凡是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独特的思维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创造性思维的某些方面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通过多方面资料的查阅,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涵义还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创造性思维是复杂的高级思维活动过程,它并不是脱离其它思维的另一种什么特殊的思维。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第二、一般情况下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而绝不是多种思维机械累加的结果。而且,在不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总是以某一种思维为主导而进行的,这和矛盾普遍性是一个道理。第三、创造性思维虽然有它自己独有的活动规律,但是也必须遵循其它思维的活动规律而发挥作用。总之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特点

1、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它具有个性的特点,自觉而独立地把握条件和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系、层次和交结点。显现出对事物判断的独立性。钢琴教育中主要是通过曲目的弹奏,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从而使弹奏曲目的方法出现既优美有和谐的音符。即以钢琴教育中大学生青少年的学习来说,在他们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其思维便具有独创性的特点。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它从某一给定的信息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信息,即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能的答案、结论、方案或假设,等等,可见它的活动方式的复杂和结构的复杂。钢琴教育中通过小组弹奏,找出学生认可的旋律,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从而鼓励学生做出具有创造性的新曲目进行弹奏。

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它的结果,不论是概念、假设、方案或结论,都包括着新的因素,它是一种探新的思维活动。新颖程度是思维独创性的最重要的指标。看到星光大道出来的歌星们,学生就会去模仿和探索,在钢琴教育中通过文艺频道等媒体来激发大学生创作的新颖性,从而产生更多的脍炙人口的校园歌曲。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高校钢琴教育具有独特的专业特点,教师不仅要传授钢琴的弹奏技法,而且要会培养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应用性的合格人才。通过几年来钢琴教育的传授,摸索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1、通过钢琴弹奏技巧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钢琴演奏是纯技巧及思想性极复杂的高雅的艺术活动。早在八十年代人们学习钢琴也许还有些盲目,而现在随着钢琴艺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钢琴的重要性。在这个知识创新和人才竞争的时代,知识创新在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钢琴教育学习的意义及功能是多层次的,它不仅可以培养演奏家、智育功能、美育功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未被充分挖掘的更深层次功能――创造性思维的功能。良好的教育可以为人的创造性的发展与提高提供条件。运用教育手段来进行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启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而钢琴教育是培养发展这种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2、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何建立全新的钢琴专业教学模式,成为大学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高校实际教育中,重专业知识学习,轻综合能力尤其是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仍在部分高校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足与缺失。从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角度入手,结合音乐学院学生社会实践的特点,比如系列音乐晚会、艺术欣赏、三下乡演出等活动的开展。对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作用、意义以及其开展形式上进行充分的研究探索,从而对丰富高校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系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3、利用钢琴曲目旋律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钢琴教育中把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听觉审美的培养、音乐想象力的培养和灵感渗透到钢琴教学中,就能在钢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创造思维素质,这种素质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钢琴演奏艺术是富于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对音乐作品的解释,是把乐谱变为实际音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演奏者创造性地挖掘出蕴涵在乐谱符号背后的音乐作品的灵魂,并赋予其新的神韵和意境。由于音乐的可塑性很大,因此,钢琴演奏艺术能给人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作天空,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具有独创性的特点,言传身教,以肢体语言和音乐语言传递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教育。

总之,从科学的角度,人才学的培养,文章阐述了钢琴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途径之一,从而提出了钢琴教育中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晓晴.高师钢琴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