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景区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范例(3篇)

时间:

景区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5月10日下午,总行科技司首次同时间组织全国人行系统相关部门领导、业务和技术人员,通过电视会议系统实况转播了云南省两个分支机构的真实环境下的实战应急演练。在全国同仁的注视下,随着“昆明指挥中心”演练总指挥、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周振海行长一声令下,设在滇东南与越南接壤的二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文山、红河基层人行多部门多系统的实战应急演练正式拉开帷幕。

记者在指挥中心清晰的屏幕上见到演练现场出现“一边烈日一边雨”的景象,使演练凭添了困难。两支行职工身着“迷彩”服,精神抖擞列队在帐篷前。当报“由于重大突发事件,致使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与人民银行文山州丘北县支行办公网络系统中断,网络设备、综合布线、各重要系统主备机及客户端无法使用,红河中支和丘北县支行办公场所,重要网络和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均不同程度受损,业务陷入‘瘫痪’状态”时,“迷彩”们迅速闪入“帐篷”协同作战,紧急勘察,只听计算机迅疾的敲击声,领导小组果断下达整机设备切换指令,即刻启动ABS、TBS、OA和网络等故障应急预案。时间一秒秒过去,会计核算、国库核算、货币金银管理、外汇、账户管理……一项一项切换到演练系统,又一项一项切换回生产系统。经过3小时的紧急措施,下午7时许演练前线通过电视会议系统向总行报告完成应急切换演练并顺利回切主机。

据演练联合指导小组组长、昆明中支王建东副行长介绍,为贯彻落实国家对重大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管理要求,检验全国各分支机构维护系统稳定运行和应急处置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昆明市中心支行在5月6日组织开展了TBS、ABS系统主备服务器切换应急演练的基础上,又组织了真实环境下的整体实战应急演练。本次演练在全国分支机构同步播放,总行科技司首次组织了全国分支机构观摩了此次应急演练。本次演练场景为模拟供电、网络,以及ABS、TBS等多个生产系统全部使用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从演练实战情况看,一是纵向涉及省、市、县三机构,横向需多部门配合,检验了全省人行系统应急指挥体系,磨合了业务部门、技术部门及后勤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二是多预案综合演练,突破以往单预案演练方式。昆明中支统一提供包括网络、服务器等全套应急设备,以支行业务和技术人员为主,从供电系统、网络、ABS、TBS、邮件、办公自动化、货币金银、征信、统计、外管、账户管理等重要应用系统恢复逐个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完全改变了以往桌面模拟,各自为阵或者仅局限于某个系统的主、备机切换,单预案的简单模式。三是成立了应急技术队伍。昆明中心支行在全省按片区抽调科技人员组建了四支网络和重要应用系统应急保障专业技术队伍,简称应急技术队伍,负责网络和重要应用系统异地应急恢复救助。在应急演练中,组织应急技术队伍现场观摩学习,对技术人员进行了有效的现场培训,提高了救援能力。四是采用应急物资,在帐篷搭建应急环境,供电应急车进驻现场,真实模拟灾难现场。同时当天的气候环境也使演练经受住了考验。

对于此次演练的圆满成功,人总行科技司王永红司长表示,昆明中支组织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心支行丘北县支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心支行开展应急演练,体现了“三个特性”:以一个机构为演练单位,多部门多系统整体开展演练,锻炼协同性;以一组帐篷为演练场地,在户外环境开展的应急演练,提高适应性;以一套完整的灾备物资开展全机构的IT应急演练,考验全面性。特别是在边疆基层人行机构顺利完成紧急状况下的应急处置保障,充分说明我们应急队伍的专业水平、应变能力和可靠性。这次应急演练,是“十”重要时期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一次预演,也是科技部门加强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体现。

景区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陕西洛川727406)

中图分类号:T-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3-0317-02

摘要: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为在精细化、智能化和空间信息化方面将数字工厂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对延安石油化工厂网络智能监控管理及仿真展示系统的建设实例说明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在数字工厂领域如何发挥作用。

关键词:三维地理信息数字工厂;VRMap;系统集成

引言

随着全球各种行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字工厂作为工业信息化的重要方向和形式,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正向着精细化、智能化、空间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石油化工行业具有工艺复杂,设备繁多,管理要求高的特点,精细化、智能化和空间信息化的需求更加迫切。三维地理信息技术作为空间信息新技术之一,在继续保持高度集成空间信息,结合行业业务需要,提供多种应用分析手段的GIS特点外,还使GIS具有了更简单的逻辑,更直观的表现,所表达的地理信息更加形象,并具有所见即所得的特点,摆脱了传统二维GIS使用抽象的符号表达地理空间事物,需要较多专业知识才能理解的局限性,从而降低了GIS的使用难度,得以更好的与行业业务结合,发挥GIS的优势,使石油石化行业的专业人员可以更多关注本职工作,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效率和决策水平。

根据石化厂的需要,广泛采用数字工厂的新技术,设计建设了延安石油化工厂网络智能监控管理及仿真展示系统。

一、总体设计

1.建设思路。

依据化工厂的竣工蓝图,并结合现场勘测数据,为主要设备制作尺寸准确的三维数字模型,形成三维模型数据库。通过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各类型用户对数据的共享应用和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在数据服务平台框架上进行三维仿真展示,实现交互的三维浏览,GIS量测,设备属性查询、三维场景渲染,粒子效果展示等。再结合具体的业务需要和业务数据,与石化厂现有生产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大屏幕系统等进行集成,实现生产管理、监测监控、安全应急、仿真模拟等功能。

2.平台选型。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GIS提供了先进的工具和手段,虚拟现实(VR)、4D、专家系统等一些新的思想和技术正源源不断地充实到三维GIS中去。很多三维GIS软件,如国外的EsriArcGIS、SkyLine,国内的VRMap、EV-Globe等相继推出,并开始在需求迫切的行业中得到应用。

软件平台的选择,需要考虑系统平台的兼容性,硬件条件,业务应用的针对性,展示的效果,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的安全维护性等。

考虑到石化行业的特点,通过比较,认为VRMap软件的仿真效果好、运行效率高、模型数据精细、支持海量数据、易于二次开发,作为基础平台和数据维护工具能更好的满足石油化工厂的需要。

3.架构设计。

系统的架构设计是基于分层思想进行的,即系统各层的相对独立,只依赖低于自身的层,而完全独立于高于自身的层,分层设计有利于系统的逻辑设计和功能实现,可以在不同的层次内解决不同的问题。根据分层的思想,将系统自下而上分为三层,即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各层描述如下:

数据层由三维数据维护管理平台VRMap企业版和三维空间数据库Oracle10g组成完整的数据管理系统,管理和维护三维模型数据和业务数据。

服务层以网络三维数据平台VRMapSDK和运维支撑平台VRMapIMS为基础,向外提供基于业务的各种服务;

应用层即面向用户的C/S客户端――网络三维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和B/S客户端――网络三维智能仿真展示系统,用户通过系统使用各种功能。

4.部署方式。

Client/Server计算结构的实质是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分配计算任务,在两层体系结构中,客户机执行应用处理和数据表述功能,服务器维护后台数据库。C/S应用软件的业务量是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产生的,一次数据交换是客户端提交一个请求并接受一次来自服务器指示的屏幕更新过程。

C/S结构是应用较为成熟的软件架构,在这种模式下数据被集中存放于中心服务器,用户通过客户机上的客户程序存取服务器内的数据,大部分运算集中在服务器上,因而系统对服务器的要求比较高,这种操作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网络环境,在GIS领域,大型应用也都采用C/S操作模式,保证GIS对空间图形数据操作和传输的快速响应。

Browser/Server结构系统架设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浏览器三个层次上,数据服务器专门存放数据,应用服务器提供各类服务组件来访问数据服务器和响应客户端的请求,浏览器端只显示结果和发出请求。这种模式的系统维护较为简单,系统的修改和升级只需在应用服务器端进行即可,客户端的界面一致,用户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上手。

根据系统应用需求,图形数据处理需求以及对系统平台安全性、稳定性考虑,本系统采用C/S结构和B/S结构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二、数据建设

三维模型数据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基础,根据系统的功能需要和经济性考虑,延安石化厂厂区模型分为:生产设备区域、办公区域、环境地貌制作三部分,并根据需要按照不同的精细度进行制作,在达到较好效果的同时,节约了制作成本,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模型的制作参照总平图、设备图、工艺图、布置图资料,采用企业级三维建模软件(如3DSMAX等),按照模型对象的真实尺寸和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各类建筑、设备及管线等三维模型制作。制作流程如下:

根据业务功能的需要,主要设备模型的名称和现有设备台帐中的设备编码一一对应,非主要设备模型的名称也按照统一编码要求进行编码。

三、功能模块

系统根据不同的运行环境和使用需求,分为C/S架构的网络三维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和B/S架构的网络三维智能仿真展示系统两个系统。

1.网络三维智能监控管理信息系统。

延安石油化工厂网络三维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由场景浏览、空间测量、工艺仿真、设备监测、安全应急、系统管理等子模块构成,集仿真展示、视频监控、设备监测、设备报警、生产状态监测等功能于一身,全面考虑效率、稳定、安全、开发等因素,为工厂各部门提供直观、可靠、智能、高效的生产监测管理应用服务。

2.场景浏览。

场景浏览是指三维仿真场景的展示和用户在场景中进行交互操作,获得所需信息的功能。系统支持多种操作方式,可以自如的控制场景的缩放、旋转、移动、改变视角,可以指定浏览的路线和方式。同时还可以控制图层的显示和隐藏,保存视点位置,播放录好的场景动画。系统还提供地物信息的查询。

3.空间测量。

空间测量功能可以查询场景中任何位置的坐标、空间距离、高度、水平距离、投影面积等。

4.工艺仿真。

系统可以将厂区的重点工艺流程,在场景中进行直观的三维模拟展示,将抽象的工艺流程图进行形象、直观化,为辅助厂区新员工培训,厂区工作人员理解并熟悉工艺流程提供帮助。

5.设备监测。

系统实现了与MES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的对接,可以将MES监控系统的实时信号和实时视频在系统中进行展示,对异常情况可以进行超限报警和视频摄像头场景的直接跳转。

6.安全应急。

安全应急功能可以快速查询场景中所有的地物或者设备的应急预案、指定范围内的应急资源分布情况。并通过事故地点设置在三维场景中对事故地点进行标注,如火灾、洪涝、破损等情况,模拟事故发生的情况。还可以对预案、预案级别、预案类别等内容进行增删改查,为指定设备增加专用预案。

7.系统管理。

系统可以对用户及权限进行管理,设置系统的各种基本设置,包括视频设置、MES设置和系统皮肤设置等等。

8.网络三维智能仿真展示系统。

网络三维智能仿真展示系统是基于B/S架构设计开发的,用户简单的通过IE浏览器直接展示三维场景数据,并为用户提供了三维场景的基本三维浏览和操作功能。展示系统还集成了生产实时信号监测、视频监控等业务功能。

9.导航控制。

系统提供鼠标、键盘、浏览面板控制三种控制模式包括缩放、方向控制、高度调整、俯仰调整,并且还有浏览模式切换、全屏、还原、打印输出、俯视等辅助操作功能。

10.查询定位。

系统可以输入关键字查询和定位相关的设备,也可以输入周边范围值查询范围内的设备。系统支持双击场景设备和在列表中点击查询结果,使设备定位到场景中央并高亮显示。

11.三维分析。

系统可以完成简单常用的场景地物分析。主要包括测量水平距离、测量垂直距离、测量空间距离、测量水平面积、两点通视分析等。

12.定线飞行。

在飞行路线列表中选择存在的路线(系统飞行路线或自定义飞行路线),进行路线飞行。系统可以自定义飞行路线,保存在本地,以对已存在的路线进行删除或重命名操作。

13.设备监测。

与厂区内的生产监控系统对接,在三维场景中监测显示各个设备的生产安全状况。可以设置监测时间间隔,是否进行报警检测,报警时间间隔以及报警时间间隔等监测设置。

14.视频监控。

通过与厂区视频对接为用户在三维场景中提供直观的三维视频监控画面,用户直接通过浏览器就可查看。

总结

延安石油化工厂网络三维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建设综合运用了GIS、三维虚拟现实、海量数据管理、WebGIS等多种相关技术,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很多技术和数据方面的新课题,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参与。系统建成后,为石油化工厂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广大员工提供了形象直观的厂区操作环境,提高了监测管控、调度决策、安全应急等业务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牟善军,姜春明,吴重光.石油化工安全仿真技术及应用.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0):1356-1363

[2]罗一鸣,刘有智,袁志国,张发兴.虚拟化工场景漫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6,23(11):1159-1162

[3]齐虎春.虚拟现实技术在化工仿真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8:153-154

[4]延安石油化工厂网络三维智能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手册.北京灵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2012,4

[5]延安石油化工厂网络三维智能仿真展示系统用户手册.北京灵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2012,4

[6]王权.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数字油田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7]李青元,林宗坚,李成明.真三维GIS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测绘科学,2000,25(2):47-51.

[8]王瑜,刘西涛,李健玲,王春磊.3D-GI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甘肃科技,2009,25(4):57-75.

景区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篇3

突发事件如果应对不正确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科学的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决策将对应急救援起到重要帮助。本文先分析了目前突发事件应急决策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物联网对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作用,并对基于物联网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物联网;突发事件;应急决策

0引言

我国是一个易受自然灾害的国家,同时各种突发事件出现的频率也很高,针对突发事件的紧急救灾工作可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当前的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准确,快速地通报灾害信息,争取抢救时间,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基于物联网的应急决策体系可以在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应急决策的效率,极大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1突发事件应急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突发事件可以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所以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以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对紧急情况的方法是非常棘手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1.1突发事件的发生难以预测

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很多突发事件很难预测,它的发生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另一方面是有些突发事件可以被预见的,但只能又很短的时间留下来处理这个事件,所以处理难度也很大。不可预测性使紧急应急救援工作往往被向后推迟一段时间,使得正确的抢救不及时到位,在此期间突发事件的后果也日益恶化,从而使救援工作更加困难。

1.2突发事件发生的情景信息没有及时得到获取

紧急情况下情景信息对于救援决策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决策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调度应急救援资源,寻找最佳的救援策略。如果交通路况允许的基础上,决策者可以调整救援车辆或装载车行走路线,根据地理环境,选择最佳的救援位置等。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突发事件情景信息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紧急救援各个部门的联动协同工作没有做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3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数字化信息程度还很低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拯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关键是尽快的作出正确的决策。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对于突发事件决策支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好得应急预案包含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方式和相应的救援措施,这是救援部门进行的重要依据,对于应急预案的数字化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物联网对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作用

2.1有效解决信息和共享的问题

物联网能有效地解决信息的传播,传输,共享的问题。如果是灾害天气,当地的气候也许会对地面通讯和交通信息、传输和共享造成很大困难。物联网系统能应用终端网络收集、传输、集成和传递信息,从而实现信息有效共享,为灾害救援提供重要帮助。

2.2有效解决应急信息系统性问题

有效解决应急信息系统性问题。物联网的定位、收集、传输技术支持下的应急决策信息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信息缺失、时滞、阻塞、局限等问题,使应急信息更加完整、系统,避免信息失真,提高应急决策的效率。

2.3有效解决应急信息网络协作问题

应急信息网络的协作问题也是个重要问题。物联网定位于收集和传输技术,可以支持应急决策信息平台,应用物联网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信息丢失、延迟、阻塞和限制等问题,避免信息失真,提高应急决策效率,对于应急决策有很大的帮助。

3基于物联网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体系建设

3.1发展物联网及相关的信息技术

现在需要重点建设物联网传感网络,传输网络,应用网络这三个方面。目前我国自主开发正在实施的独立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对于应急决策有很大的帮助,该系统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的,稳定的,先进的技术体系,使用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把重点放在手机,PC等终端设备和技术对于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该技术体系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于应急决策有很大的帮助,但相关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3.2加强应急数据系统的建设

目前,应急决策需要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连接各级应急决策机构,准确地收集系统所需的基本数据,并保持数据库不断地补充和更新。气象,地质,医疗,交通等相关职能单位及应急决策系统必须实现及时更新,为确保专业数据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3.3完善应急决策相关的计划和方案

制定应急资源配置和应急行动发展的总体规划、程序规范和安全方案。在总结过去的经验和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所有的可能性,以及制定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帮助,结合事故和灾害的紧急性和特殊性来指定方案,使应急方案和应急计划能适应工作的进展。

3.4强化应急决策信息共享与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

建立应急决策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连接到各省,各部门和各重点企业的应急决策信息系统和其他系统资源,实现跨区域的应急决策信息对接。确保应急信息平台在不同层次和同一级别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协作和信息共享。加快应急决策信息的标准化,以确保每一个平台,各级各部门之间信息在一个统一的标准格式或规范下进行共享,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的有效信息传输,以确保应急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5加强培养基于物联网的应急决策相关的信息人才

应急决策的相关人才需要的知识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应急决策的制定对相应人员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有相关的专业技术和很高水平的理论知识。为了培养这些人才,我国应加强政府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高等院校有针对性的培养应急决策相关信息的人才,开设有针对性的相关课程,政府提出有利的政策,加大对相关专业研发投入,政府和高校共同培养应急决策人才,并且不断加强对社会人才进行的相关培训。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将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领域,将对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灾害损失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杨继东,黄卫东.物联网在应急领域的应用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1(Z1)

[2]高昆,马林艺,王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急管理平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1)

[3]范厚明,赵彤.我国突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物流配送机制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