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理疗培训范例(3篇)
妇科理疗培训范文篇1
关键词:妇产科;护士;医疗护理风险意识
随着大量的化学药物及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加之新型医患关系的形成,使得护士职业的风险系数逐渐增高,特别是妇产科护士面临着多种职业暴露[1]。医疗护理风险,一方面指难以避免的护理技术缺陷导致的患者安全损害,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服务质量差或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造成的医院在机遇、信誉及病源上的损失[2]。医疗护理风险意识是指]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对医疗风险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态度[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我院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共发放发放问卷90份,回收问卷88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合格问卷共80份。年龄22~52岁,平均32.6岁;学历:中专4人,占5%,大专26人,占32.5%,本科49人,占61.3%;职称:初级57人,占71.3%,中级13人,占16.3%,高级5人,占6.3%。
1.2调查内容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妇产科护士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第二部分为妇产科护士医疗护理风险意识调查问卷。
1.3调查方法采用邓璐璐[4]等研制的《学生医疗护理风险意识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由于本次调查对象为妇产科护士,遂对问卷进行修改,具有较好的表面效度。
1.3.1问卷的发放、回收及统计利用妇产科护士业务学习时间,在正式调查前,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要求护士以匿名的方式在15min内填写完成问卷。统一回收问卷,剔除不合格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88份,有效回收率97.8%。全部有效问卷回收后用SPSS13.0软件进行录入、统计。用构成比、均数、标准差和频数对人口学资料进行描述;用频数和构成比对妇产科护士的风险意识进行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表1)可知,妇产科护士构成已年轻化,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
2.2护士医疗护理风险意识现状(表2)
3讨论
3.1医疗护理风险教育欠缺本次调查的妇产科护士虽然对医疗风险知识有所了解,但对特殊护理操作告知制度(30%)、医疗护理风险管理的含义(34%)、风险事件的高发区(38%)这三项定义不清。在业务学习中应加强这三方面的教育。
3.2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较高本次研究发现,妇产科护士法律知识掌握较全面,与邓璐璐等[4]对学生风险意识的现状调查不同,说明医院再教育工作颇见成效。
3.3和患者有关内容及临床操作要求知晓度高患者的权利、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护士义务、护理规章制度的意义、三查七对制度的内容、三级护理制度的内容、常用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正确的洗手法、何种操作时需要戴手套、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羊水的处理及被血液、体液、羊水污染的针头的处理这些项目没有人不知道,说明医院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宣传到位、落实到位。
4对策
4.1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护理法律和医疗护理风险知识重视护理风险的再教育,将护理法律和医疗护理风险知识纳入到业务学习的范畴中,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参与性,用感性形式促成临床护士理性的提升。
4.2将职业防护教育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从护生的院前培训开始,医院有必要将医学职业的神圣感与职业风险危机并重,早期树立良好的职业定位[5]。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6]对护士进行的相关培训教育必须是永久性教育,并制定相应制度监督落实。
改进对护士医疗护理风险知识的培训方式,使护士被动意识转变为主动意识,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建芳.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和自我防护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护理,2010,10(3):36-37.
[2]杨雪冬.奉献社会与秩序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
[3]蔡学联.护理实物风险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2.
[4]邓璐璐,周卫.护理专业学生医疗护理风险意识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1,8(7):309-310.
妇科理疗培训范文
一、基本概况:
*区下辖4个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118个行政村和12个居委会,现有总人口48.32万人,外来暂住人口11046人。XX年全区共出生4635人,目前全区常住育龄妇女131869人,暂住流动育龄妇女5260人。6个镇(街)分布情况是:西天尾镇、新度镇、黄石镇位于平原地带,北高镇位于沿海地带,镇海、拱辰2个街道办事处位于市、郊区。市区内有2家三级乙等医院,1家驻军综合医院和1家市妇幼保健院。全区卫生院共有27名产科人员,其中中级技术职称9人,初级技术职称18人,产科器械设备基本齐全。辖区内大部分育龄妇女居住在农村,受教育程度不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基层产科孕妇筛查管理质量和产科急救能力较为薄弱,XX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1.25/10万人。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区委、区政府对项目工作十分重视,切实将项目作为提高我区妇女保健质量和居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公安、妇联、工会、民政、计生、经贸、劳动、卫生、广电等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负责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的督促协调和具体落实工作。5月15日召开了*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的各项具体工作,要求各职能部门不仅要各负其责,认真按照《XX年*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抓紧信息沟通协作配合,建立良性互动的协作机制,真正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工作做实做好。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工作氛围
为了提高全社会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区妇儿工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妇幼卫生知识宣教活动,尤其是着重宣传进行孕产妇规范管理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性,以取得社会、家庭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各医疗保健单位门诊部设立产前宣教室,通过发放小册子、张挂宣传画、面授讲课、电化教育、模拟操作、知识测试、上街义诊和下乡巡回诊疗等方式,加强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母乳喂养、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要求每位孕妇在整个孕期接受三次以上的孕期卫生宣教。区妇儿工委印发了8000多张给外来人口的一封信,以不断提高外来人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还制作了8期孕产期健康教育广播稿,由广电局定期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广播宣传,为全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注重队伍培养,提高产科质量
加强对乡镇卫生院产科人员技术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产科质量,是切实做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工作的保证。7月29日至30日,区卫生部门组织30名基层妇幼人员参加市助产技术的知识培训,8月19日至23日又组织8个人参加级在我市举办的母婴安全十项适宜技术培训班。同时,市妇幼保健院有关人员对妇幼业务人员进行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分析近5年来本地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危险因素警戒和防范要点,组织学习《福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办法》,提高产前检查质量,高危的筛查处理和产程观察处理能力,推广母婴安全十项适宜技术的应用。各乡镇卫生院也先后举办村妇保人员培训班4期,参训人数168人次,学习《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实施方案》和《福建孕产妇系统管理办法》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明确村级妇保人员的任务和职责,要求相关人员掌握本村、本街道、工厂早孕情况,宣传孕产期保健知识,督促孕妇定期到辖区医院、卫生院接受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根据高危情况帮助选择分娩地点,负责产妇出院后的产后访视,并督促产妇产后42天到分娩单位进行健康检查。通过不断的强化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乡级产科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了了产科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为降低全区的孕产妇死亡率,杜绝孕产妇可避免死亡提供了技术保证。
(四)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机制
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有效的合力机制。区公安分局每月5日提供15-49岁外来育龄妇女花名册及居住地或工作地点;区计生局每月向卫生部门提供孕情情况,以便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流向。流动人口较多的4个镇,镇卫生院同镇妇联一起深入到工厂了解孕情,发现孕情卫生院就为其建立保健卡,进行系统的孕产妇保健管理;2个城区办事处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流动人口流动性强,经过有关部门的协调,由居委会计生协管员负责了解孕情,将掌握的孕妇名单及具体情况填写在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统计表上,定期上报*区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科,以进一步加强对孕产妇保健管理。
(五)加强督促检查,科学规范管理
市妇幼保健院加强了对项目工作的指导,数次深入我区各卫生院,对产科质量进行检查,了解落实产科人员、房屋、设备及产科门诊“三卡”使用情况、院感管理、爱婴医院、母乳喂养及出生证管理等情况,发现问题一一给予提出,及时反馈给各医疗保健单位的领导,限期整改。要求各卫生院产科门诊应做好“五卡”使用登记,提高产检、高危筛查管理和转诊质量,产前静止使用宫缩剂,高危妊娠评分10分以上者应转送县级医疗保健机构管理和分娩,并做好资料的登记、统计、上报。并要求各卫生院要建立健全妇幼保健网,举办村级妇保人员培训班,定期召开村级例会,下村检查,督促指导村级开展工作。区卫生局等部门先后两次召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工作”汇报会,交流经验,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XX年底,区卫生局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进行年终工作综合考评,通过考评检查,促进基层产科工作更规范,项目工作更落实。今年4月,区妇儿工委、区卫生局又组织有关部门对辖区内6家医疗单位产科质量及项目工作实施情况再次进
妇科理疗培训范文
辽阳文圣中心医院辽宁省辽阳市111000
【摘要】护理工作领域中,妇科护理工作的风险性相对较高,其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从而确保妇科护理工作的良好完成。本文阐述了妇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分析了妇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妇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妇科护理;安全隐患;成因分析;解决策略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也日益提升,各医疗机构都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从而提高医疗治愈能力和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医疗机构的的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妇科疾病的治疗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妇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可能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与否,因此其安全隐患问题也较为突出。加之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女性的患病风险也在逐渐增加,妇科护理工作在妇科治疗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安全问题更不容轻视,只有正确认识安全隐患问题,才能很好的为患者减少痛苦,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1妇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1.1外界性损伤问题
外界性损伤主要是指因医院的医疗设施造成的各种损伤。例如患者在住院期间因为不适应病床大小或者因为病床的移动而造成的摔伤;术后行动不便使用轮椅或者平车时发生的意外,年龄较大的患者行动不便在病房内或者走廊间由于地面湿滑或者电线、连接线使患者摔倒造成的骨折等均属该范畴之列。
1.2药物性损伤问题
药物性损伤主要指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因为自身的失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例如医师用药不当或者护理工作者没有很好的按照相关使用方法对有特殊要求的药物进行严格使用等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1.3患者自身损伤问题
患者自身损伤在妇科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中青年女性通常肩负着家庭传宗接代的重任,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劳动强度也相对较大,常常会对自身的心里产生影响,造成其心理有时无法捉摸。而老年女性因为思想观念上的局限性,缺乏儿女的关心,生理上各项机能退化也带来一定伤痛等,情况甚至还可能导致抑郁症,存在潜在的自杀倾向。
1.4医疗制度漏洞问题
医疗制度漏洞主要指医疗机构制定的制度措施存在安全漏洞而给妇科护理工作带来安全隐患问题。例如对护理人员护理操作各项工作没有具体规定,没有严格的培训上岗制度,没有切实的奖惩措施,护理人员轮岗制度缺乏人性化,各项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等工作不到位,部分上岗人员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等。
2妇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成因分析
2.1医疗设施不足的原因
妇科护理工作中,医疗机构是整个护理工作的实施主体,也是妇科护理工作环境和相关设施的提供者和制定者,对于护理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疗机构对于医疗设施的投入不足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直接原因。例如病房、病床、手术室等设施的落后等,均会对妇科护理工作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等。
2.2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
妇科护理的安全隐患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因妇科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造成,其具体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妇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妇科护理工作者在校学习阶段和在医疗机构实习阶段往往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却大都忽略了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机培训。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处于善心感情用事,往往不按照规定操作执行,容易使自身利益受到伤害。另一方面是妇科护士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不足。随着妇科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扩大了护理服务范围,也要求妇科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妇科护理人员对于新技术掌握不足,操作不熟,知识掌握不牢等均会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2.3患者自身的原因
许多患者因为不熟悉治疗程序,通过上网或者相关资讯信息等可能了解认为相关常规检查没有必要,还有部分患者过高地估计了治疗效果,容易在妇科护理工作中产生消极情绪,如果妇科护理人员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医疗纠纷。
3妇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解决策略
3.1加大医院投入力度,完善医疗设备设施
各医疗机构应全力提高医院的护理环境,首先是加大投入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设备设施,并做好定期检查维护工作,定期对各项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要从细节上做到位,例如地面湿滑时及时处理并做好相应指示,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尽量减少因医疗设施而引发的不必要的麻烦。
3.2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妇科护理人员组织培训和学习,严格培训合格上岗制度,鼓励护理人员考取相关学历证书,务必要将本职知识扎实掌握,对于新进设备及新技术及时推广,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相关操作,熟练后方能上岗工作。
3.3加强教育沟通交流,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对妇科医护人员做好相关教育工作,要求其必须用心与患者沟通交流,用专业知识对患者讲解用药和检查等专业性问题,使患者服从医护人员的安排,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疗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总之,妇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要求妇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拥有一颗热情奉献之心,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妇科护理工作,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