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的前景与现状(6篇)
母婴护理的前景与现状篇1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1]。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复原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新生儿健康成长及母乳喂养是否成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产妇由于妊娠和分娩的巨大应激反应,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家“坐月子”存在大量的健康问题,知识的缺乏和一些陈规陋习,特别是忽视婴儿的早期教育将影响母亲及儿童一生的健康与智力开发。观察产妇各器官恢复的情况及心理状况,实行健康教育,指导产妇采纳全面合理的营养方案及护理和喂养新生儿的方法,从技术上指导与精神上鼓励产妇科学合理“坐月子”,建立有利于产褥期产妇康复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产褥期保健新模式是产科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2]
1产褥期妇女生理变化
产褥期内,产妇的生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持续处在一个复旧状态,其中,生殖系统的变化最大,需从妊娠引起的所有变化中逐渐恢复至孕前状态。主要包括子宫的复旧,恶露的排出及阴道盆底组织的恢复。而乳腺则在妊娠变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成旺盛的泌乳阶段。
2产褥期妇女心理变化
在产褥期,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产妇的心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各种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因素都可影响产妇的心情[3],如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因分娩和在医院睡眠不足而引起的疲劳;对出院后是否有能力抚养婴儿的焦虑;对自己失去魅力的恐慌;以及居住条件、家庭经济负担、夫妻感情、亲属的支持和帮助、产后医护人员照顾、产后康复情况等[4]。特别是在我国,由于受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在农村性别偏好的现象还存在,孩子的性别会影响产妇的情绪,以上各种因素所致的不良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产妇身体的康复,而且还会抑制乳汁的分泌,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产褥期精神障碍[5]。近年来报道,产后抑郁发生率在国外大多在30%-75%之间[6],在我国,有21.5%-61.1%的产妇经历过产后情绪不稳和抑郁症[7]。大多数的病例需要医学专家的治疗,如果没有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常可导致产妇自杀[8]。
3产褥期保健现状分析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卫生保健需求也在提高,但总的来说,人们的健康意识仍相对淡薄,大部分产妇仍遵循传统的“坐月子”观念。使产褥期保健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重点仍放在疾病的治疗上,对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健康指导投入较少。产褥期的保健工作主要通过产后42天访视来实现。根据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显示:2003年城市产妇产后保健率为46.4-61.8%,平均访视次数为2.6次,农村产妇产后保健率为40.4-61.8%,平均检查次数为2.1次,全国的产后访视率为53.3%,导致许多产妇对产后保健知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健康保健从医院过度到家庭的过程中出现了脱节[9]。除访视次数少之外,我国产后访视还存在着访视时间安排欠妥、访视技术欠熟练、缺少健康教育或者宣传力度不够,产妇满意度低等问题[10]。另外,大部分产妇在产后仍遵循传统的“坐月子”观念:如禁吃水果、蔬菜,多吃肉;不洗头,不洗脸,不刷牙,不洗脚,不洗澡等;不能下床走动;同时要紧闭门窗,防止冷风吹入等,使传统月子存在大量的健康问题,如产褥感染、子宫复旧不良、母乳不足、过度肥胖、精神焦虑、抑郁等。严重影响了产妇产褥期身体的康复。产褥期妇女的“健康”问题涉及到生理、心理、保健意识、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应该受到重视。但一直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忽视了对产褥期妇女卫生服务的投入,基层卫生机构常不能提供必要的服务[1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与保健需求也不断提高,她们不仅需要整个孕期及产时的母子平安,还需要产褥期高质量保健服务。
4产褥期保健新模式
尽管产褥期保健对产妇和新生儿都非常重要,但相对于产前检查和分娩,关于产褥期保健的研究却很少,并且缺乏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所以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均希望加强产褥期的研究[12]。产褥期保健的新模式,正在逐渐形成。产褥期保健内容涉及到产妇的生殖系统恢复,形体恢复,心理干预、母乳喂养的指导,宣传正确的产褥期生活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家属进行个性化指导等。目前国内常见的产褥期保健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4.1“现代月子中心”汪锡文等报道[13]产妇在医院月子中心“坐月子”,环境安静,医护人员从技术上与精神上鼓励母乳喂养,保证了母乳喂养的成功,专业营养师调配的食谱使产后饮食更科学,更合理,营养更均衡。多功能健身房及形体操的专业指导,让产妇体形迅速恢复,产后服务模式的改变,让产妇心情舒畅,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观察产妇各器官恢复的情况及心理状况,指导产妇全面合理的营养、新生儿护理和喂养。科学合理的“坐月子”,使初为母亲的产妇满月后,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特别是开展了新生儿游泳、抚触及体能训练,为新生儿早期智力开发,早期教育打下了基础。
4.2产后家庭保健服务中心李伟兰等报道[14]通过自出院后第一天开始,由“产后家庭保健服务中心”派出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士进行一对一的上门服务,为母婴继续服务2至5天。
如母婴情况良好,保健服务结束,转为产后访视对象。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影响产妇及婴儿的不良习俗及健康问题,能及时帮助母亲纠正不良习俗,提高产妇自我管理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离开医院嘈杂的环境,回到自己温馨、安静的家中,生活方便,利于休息,便于家庭成员的照顾,更利于恢复。
4.3家庭医疗保健服务王善林报道[15]开展产褥期母婴家庭保健,在产妇出院后,按其需要的时间上门访视,一般每隔5-7天上门一次,访视内容包括评估产妇的康复状况和新生儿的生长及发育情况,根据评估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实施。健康教育包括母乳喂养、新生儿观察与护理、产褥期保健、产后活动等,通过家庭访视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健康教育和医疗指导,满足了母婴需要,并能在访视中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干预从而降低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4.4产后恢复治疗中心吴江平等报道[16]为产褥期妇女提供包括生殖系统和形体恢复在内的人性化产后恢复治疗,内容包括乳腺疏通、子宫复旧、卵巢恢复、子宫颈阴道壁恢复、产后性和谐调整、腹部体恢复、臀部形体恢复、大小腿形体恢复、产后疲劳恢复等。安排专门车辆接送产妇来中心治疗,对少数来院有困难的产妇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服务,通过一对一的服务,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个性化指导,在治疗过程中,与产妇进行交流,解答产妇在产褥期内的常见问题,宣传健康的产褥期生活方式,不仅提高了产褥期保健质量,还提高了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4.5产褥期多种形式母婴保健延伸服务促进促进母婴健
康张缨等[17]报道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为产妇提供连续的多种形式的专业性的延伸服务,产妇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服务形式,产妇遇到问题,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通过咨询电话、发短信、网上交流等方式,得到母婴保健专家友善的帮助,获取低成本、高效率的母婴保健服务指导。根据需要也可以请母婴保健专家上门服务。通过为产妇提供连续的帮助支持,以及充满“人情味”的关爱,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产后康复及心理状况,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技巧掌握等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4.6Orem自理模式在产褥期保健中的应用Orem[18]理论以自我照顾为中心,认为个人应对与其健康有关的自我护理负责,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自我照顾的能力,产褥期的妇女虽然角色有所改变,本身却具备不同程度维持健康的能力。Orem自理模式帮助产妇树立并加强自理观念,通过与产妇及家人的交流,帮助他们认识到产妇不仅应生活自理,还应尽力照顾新生儿。帮助产妇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使产妇适应角色转换,尽快进入母亲角色。评估产褥期妇女的自理需要及现有知识,确定其健康教育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或通过护理人员与产褥期妇女直接进行交流,收集有关资料,评估产褥期妇女文化背景及其对产褥期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确定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教育需要,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内容。针对不同人群及特定的宣传教育内容,可选用相应的方法。自我护理服务能够把人从医疗服务机构的被服务者变成自我健康的自我服务者,从而减轻家庭负担,降低医疗费用,使产妇权利与尊严得到更高程度的尊重。
综上所述产褥期产妇要适应生理变化,要进行心理调整,承担母亲的新角色,急需掌握大量的自我保健和新生儿护理等知识,现有的产后康复治疗大都局限在住院期间进行,出院后缺乏有效、连续的产后康复治疗和指导,医院与家庭存在脱节现象,难以满足家庭对母婴保健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要求。医院是高水平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其功能与职责及服务理念应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医院把服务延伸到院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目前,国内外对产后康复治疗向家庭延伸服务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探讨如何促进产妇在产褥期产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产褥期保健新模式是产科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85.
[2]潘迎,武明辉,杨美英,等.产后保健质量评估与需求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1,16(2):89-91.
[3]张秀泉.产褥期保健的重要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5):267-268.
[4]戴钟英,蒋式时.重视妊娠和产褥期妇女的精神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工作[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12):721.
[5]CunninghamFG(著),段涛,等(译).威廉姆斯产科学[M].第2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68.
[6]穆光宗,陈俊杰.中国农民生育需求的层次结构[J].人口研究,1996,3(20):25-33.
[7]SeyfriedLS,MarcusSM.Postpartummooddisorders[J].IntRevPsychiatry,2003,15(3):231-242.
[8]HalbreichU.Theetiology,biology,andevolvingpathologyofpremenstrualsyndromes[J].Psychoneuroendocrinology,2003,28(suppl3)55-99.
[9]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编.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642-645.
[10]陈利.产后访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1995,10(2):83·253·医学综述2008年1月第14卷第2期MedicalRecapitulate,Jan2008,Vol.14,No.2.
[11]郑金庆,张蕴,金辉,等.周至县1992年妇女围产期保健情况调查[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5,16(2):171-173.
[12]王晓莉.妇女产褥期特殊行为.中国妇幼保健,2005,20:374.
[13]汪锡文.月子中心产妇的健康教育.南方护理学报,2005,12(7):75-76.
[14]李伟兰.谈产褥期的保健.医药卫生,2000,3:35-36
[15]王善林.开展产褥期母婴家庭保健模式的初步探讨.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94-1695.
[16]吴江平.产褥期保健新模式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2927.
母婴护理的前景与现状篇2
【关键词】孕期;保健;孕产妇妊娠;结局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42-01
在我国孕产妇的妊娠期间,围生期是指孕妇在满28周-产后1周,在围生期保健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新生婴儿以及母亲的发病或者是死亡率,减少孕妇以及新生婴儿的不良结局。然而在围产期主要是指在产前、产时以及产后的一段时间内,对母亲、婴儿提供的一系列保健措施,在保健期间能够促使母亲和婴儿都能够健康,并且保证婴儿可以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最终形成健康的体制。以及母亲可以尽快的恢复身体。本文通过对入住过本院的一些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观察,详细的了解了孕产妇进行有关的保健对于妊娠期间的影响和效果,做了具体的临床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入住过,年龄在22-42岁,孕周为20-42周的孕产妇作为观察和分析对象,将这些孕产妇按检查中次数大于7次分为两组,即孕期保健组和孕期未保健组。在这些孕妇中,并没有出现慢性肾炎、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两组孕产妇的的年龄、体重、孕期、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等都无明显差异。
1.2围产保健
在将这些孕妇进行临床分析中,根据孕产妇的行为习惯、心理状况以及身体资料等作为基本的资料,并且收集了相关的个体孕期保健方案,其中在围产保健中,孕期的保健内容是:主要以孕产期保健进行具体的研究,在怀孕期间对孕妇进行一系列的检查,通过对胎儿早期预防和治疗孕期并发症,在孕妇的孕期用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营养状况进行具体的指导,能够为孕妇提供良好的怀孕期间,保证胎儿在健康的母体中发育,这些对胎儿的监护以及预测有着重要的保障,在孕期检查中,对胎儿进行B超检查、体重、胎心以及对孕妇的血压、胎位、腹围等进行详细的指标检查,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在检查中通过仪器以及相关的临床诊断可以对胎儿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提高了出生婴儿的体质以及在预防严重残疾婴儿的出生,或者是保证孕妇及时的终止妊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提高了胎儿的监护和护理,降低了新生婴儿的常见病,降低了新生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通常在孕期保健组中对孕妇进行的是健康教育,根据不同怀孕期间对孕妇实行相关的孕期健康指导,并且本医院实行了专门的孕产妇咨询门诊,这些有助于加强孕期产妇的健康以及营养知识,有效的避免在怀孕期间产生的危害或者是影响胎儿发育的状况。
1.3观察指标
在孕期保健组和未规范的采取保健的孕妇组在妊娠期间进行了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产后出血率以及分娩方式等进行了观察。
2结果
通过观察和分析得知,孕期保健组的孕产妇在妊娠期其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孕期未保健组的妊娠;孕期保健组的产后出血率也明显低于孕期未保健组,此外,孕期保健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孕期未保健组。
3讨论
在本文研究了妊娠期间与分娩中对于采取了保健措施的重要性进行了临床分析,在围产期进行保健能够有效的减低孕产妇和围生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种保健措施有效的增强了人口的质量提高了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在采用保健措施中,孕产妇发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以及在分娩中的出血率等明显的降低,有效的控制了孕期保健,控制妊娠高血压等一些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降低了围生婴儿和孕产妇的发病率,在提供保健措施中有效的减少了孕产妇的各种不稳定心理,能够避免在分娩中出现大出血的概率。
通过孕产期保健措施,进行妊娠并发症、合并症以及婴儿生长发育监护,在保健期间对孕妇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并且提供了科学的营养指导,这些保健措施有助于孕妇加强个性化的食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妊娠期间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强了孕妇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增加了自然分娩的概率,降低了在分娩期间产生的一些不必要影响因素,减少了产后出血率,保证胎儿健康正常的出生,增加了人口出生率的质量,降低了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水平。
参考文献:
[1]黄雨燕,吴其昌.孕前体重指数以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38(29):45-48.
[2]张学岩,田园园,刘凤巧.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现状调查以及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2,26(35):312-313.
母婴护理的前景与现状篇3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1(c)-0138-02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越来越高,分娩医学模式的内容也更为广泛,提倡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同时进行自然分娩[1]。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也是每个妇女必须经历的过程,而分娩时的疼痛往往使妇女在心理上产生恐惧、害怕,尤其对初产妇来说,紧张、焦虑的情绪促使体内儿茶酚胺过多分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从而影响产程的进展,严重者甚至造成分娩障碍,导致胎儿宫内窘迫、难产、产后出血的发生,影响母婴健康和恢复。有学者认为[2],产妇分娩疼痛与产后母婴健康有密切关系。因此,如何有效减轻和缓解孕妇分娩痛,使孕妇安全顺利度过分娩期已成为社会和医院关注的问题。该研究对2011年3月―2013年6月在该院进行自然分娩的120例初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探讨降低产妇紧张情绪,提高产妇分娩中耐痛阈,保证产程进展顺利,预防并发症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自然分娩的240例初产妇进行观察,年龄19~34岁,平均(27.8±3.3)岁,孕周38~41周,平均(39.5±0.5)周,均为单胎头位,骨盆外测量各径线正常,排除妊娠合并症、头盆不称查、巨大儿、脐绕颈。随机将产妇分为两组,常规组12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120例,采取分娩期全程护理干预。
1.2干预方法
1.2.1常规护理均向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待产环境,向产妇讲解分娩过程和产程进展情况,减轻产妇心理压力,鼓励产妇饮水和饮食,以保持体力。
1.2.2干预护理①临产前干预:护士应根据产妇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的不同正确评估患者并进行综合和个体化干预。向产妇介绍产房的环境和设备并协助孕产妇参观产房,通过讲解、示范、影片使产妇及其家属了解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分娩过程疼痛的生理和心理意义及分娩对产后母婴健康的意义[3],告知他们分娩时是在医生和护士严密的监护下进行,并使他们了解整个分娩过程及有关分娩过程中配合的注重事项,增强产妇对分娩痛的认知,告知产妇疼痛是由子宫收缩引起的,宫缩时指导其进行深呼吸并教会自我减痛及放松的技巧,嘱咐产妇在疼痛间歇期注意休息,保持体力和精力,并鼓励其家属与产妇进行交谈,转移注意力,以放松心情缓解疼痛,顺利进入产程。②产时干预:潜伏期时可指导产妇在待产区域内走动,并向其讲解活动的意义,使子宫前倾,胎儿纵轴与产轴一致,使产妇放松心情,同时满足产妇生理需求[4]。进入第二产程后,可帮助产妇采取合适的体位,产时取膀胱截石位,指导产妇配合宫缩疼痛进行呼吸,在宫缩开始时先进行深呼吸,放松肌肉,随宫缩逐渐强烈缓慢将深呼吸过渡到浅快呼吸,以缓解宫缩疼痛;并通过放轻音乐、产时按摩等分散产妇注意力,使产妇在整个产程中以放松、舒适、顺利的产下婴儿。③产后干预:分娩后,子宫会立即收缩,在腹部处可用手膜到一个很硬且呈球状的子宫体,产后应在产房观察2h,观察子宫收缩、阴道流血情况,以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并指导产妇及家属触摸寻找子宫位置,定时环形按摩产妇子宫,加速子宫收缩和复位,以减少宫缩痛。开导产妇正确面对角色的转换,尽快进入母亲角色,同时调动家庭成员对产妇提供多方面心理支持。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对分娩过程中对疼痛的耐受性、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等,疼痛程度分级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进行判定。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之间比较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结果
2.1两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比较
疼痛程度分级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进行判定,干预组0级(无痛)55例(45.8%),Ⅰ级(轻度)37例(30.8%),Ⅱ级(中度)25例(20.8%),Ⅲ级(重度)3例(2.6%);对照组0级(无痛)40例(33.3%),Ⅰ级(轻度)26例(21.6%),Ⅱ级(中度)32例(26.7%),Ⅲ级(重度)22例(1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比较
经比较,干预组在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产妇及其家属对优生优育的观念也越来越强,她们一方面希望通过自然分娩增加婴儿以后的耐受力、协调力,另一方面又害怕分娩时剧烈宫缩痛影响自己和婴儿的生命安全。有研究显示[5],产妇不良心理因素不仅能加剧分娩痛,还影响分娩产程进展与母婴健康。
母婴护理的前景与现状篇4
【关键词】母婴同室管理;新生儿;感染
由于新生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的发育还不是特别健全,其机体的抵抗力非常低,这使得细菌很容易通过新生儿的皮肤、粘膜、脐带残端、呼吸道、消化道等渠道侵入其体内进而导致出现感染症状。而且在感染症状出现后不易对其进行限制,常会进一步扩散蔓延而出现败血症现象,可导致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1]。因此,在妇产科推广母婴同室的过程中预防其出现院内感染症状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对在妇产科中加强母婴同室管理措施防止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现象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以及相应体会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临床对母婴同室的新生儿以及产妇的特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便临床对母婴同室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进而有效防止新生儿在院期间出现感染症状,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在我院出生的86例新生儿及产妇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措施和针对性防感染措施对同室母婴进行管理,对两组新生儿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产妇对角色转变的适应能力、产妇对管理措施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分组抽样方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抽取在我院出生的86例新生儿及产妇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划分在A组的产妇中年龄最大者42岁,年龄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27.4岁;孕周最长者42周,孕周最短者34周,平均孕周38.7周;新生儿中包括24例男性和19例女性;划分在B组的产妇中年龄最大者43岁,年龄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26.9岁;孕周最长者43周,孕周最短者37周,平均孕周39.4周;新生儿中包括23例男性和20例女性。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将抽样中86例研究对象资料,进一步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措施对A组母婴进行同室管理;采用针对性防感染措施对B组母婴进行同室管理。对两组新生儿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产妇对角色转变的适应能力、产妇对管理措施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3管理措施①入院后将探视制度等向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大力度的宣传。尤其要对母婴同室病区不能陪视要予以重点宣传,探视制度应严格执行,将院内感染的预防的重要性以及初乳喂养的益处和初乳的营养价值向产妇进行详细说明[2]。并且对产妇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使医患关系做到融洽。②母婴同室病房内的空气应该保持流通,室内的温度也要适宜。每天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两次通风,将消毒液喷洒于地面之上,采用温式清洁法进行晨护,在进行扫床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一人一床一套一消毒,一桌一布一消毒的消毒制度,每天对空气消毒器进行2次消毒,对入室人数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增加传染媒介[3]。产妇和婴儿在出院后,所使用的物品要保持清洁,使母婴同室新生儿之间的交叉感染的发生得到避免。③无菌观念要增强,无菌操作技术与消毒隔离制度均要予以严格执行,护士高频率地对病房进行巡视,对产妇予以关心,对于生活护理而言也不应忽视,陪视应尽可能减少,使传染源得到杜绝。在分娩前以及分娩时的所有致病菌,都会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影响,若是胎膜发生早破现象,多次进行内诊,应给予抗生素进行预防,避免新生儿出现窒息[4]。④在对所有新生儿进行接触的前后,尤其是对已引起感染的患儿进行接触的时候,工作人员在清洗双手、戴口罩、戴帽子时必须认真,切断任何感染因素。由于在新生儿时期非特征性以及特征性免疫功能都会存在缺陷,在护理过程中,换尿布要勤,新生儿在进行大便后应以温水洗净,并将氧化钙软膏涂抹在屁屁周围,垫上尿布,将少许消毒用的滑石粉撒在皮肤褶处,至今还没有发生新生儿有臀红的现象。为了对新生儿脓发生疱疹进行预防,每个出生的新生儿都应该穿一件棉维做的上衣,这样其他不洁布类的刺激就会得到减少[5]。气温炎热的时候,将一块凉席铺在棉褥上面,新生儿被子不易太厚,这样会使脓疱疹的发生得到减少。若是患有脓疱疹的现象会偶尔发生,可用碘酒或是乙醇进行消毒后,用消毒针将脓疱疹刺破再涂上龙胆紫[6]。给新生儿每天洗一次澡或是抹澡,在洗澡的过程中要严格执一人一条毛巾、耳后、将头皮、颈部、面部、手指间及其他皮肤处均应轻轻摺洗干净的原则,毛巾使用后应予以清洗并且在供应室进行高压消毒。新生儿脐部的消毒工作也不容忽视,断脐后的消毒工作必须要严格执行,由于细菌很容易侵入到脐部的创口,所以我们对脐部消毒作出如下规定:用75%乙醇每天消毒2次,并尽量保持干燥,会使新生儿由于感染而导致的败血症的发生得到避免[7]。⑤有很多对抗感染,对疾病有预防作用的抗体存在于母乳当中。这些抗体会使婴儿保持不被细菌以及病毒的感染,会保护呼吸道以及肠道。新生儿在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机体的屏障功能不是十分良好的条件下,由哺乳所得的免疫物质就像一支大的防御武装一样,对诸多微生物的免疫作用均十分明显[8]。
1.4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新生儿中出现院内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新生儿,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护理人员对母婴同室病房的巡视工作力度应加强,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宣传教育进行指导,进而使母亲自行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技能大大提高。母婴同室使母婴之间以及家庭之间的联系得到显著的提高,让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新生儿的知识予以了掌握,对新生儿的呼吸、体温以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发生异常能够予以及时的处理[9]。在临床上,最近一段时间通过对上万名新生儿的护理,我们得知医院内感染尤其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能够进行预防的,该工作的关键就在于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并且制定一些相应的防护措施,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层层落实,进行严密的把关,对病区消毒隔离以及控制探视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应予以明确的对待与处理,对于医疗护理操作同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要予以严格的处理,使母婴同室房的管理得到加强,对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的处理都应予以特殊的重视,尽量使护理的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服务于对院内感染的控制,并且也会对床位周转、母婴健康、防止医疗事故、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医疗纠纷的发生等产生一定的好处。目前母婴同室为广泛受到社会欢迎的一项新的护理模式,它的发展是存在必然性,但是做好母婴同室感染的管理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尽量使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的概率降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新生儿能够健康的成长[10]。
总而言之,在妇产科中加强母婴同室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在院期间出现感染现象,可以产妇在最短时间内适应角色的转变,使其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其对母婴同室管理措施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吕杰.母婴同室与早期授乳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13(14):236-237.
[2]黄华芬,刘小平,等.母婴同室与母乳喂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13(12):103-104.
[3]焦丽,王玮,陈靖,等.母婴同室552例与新生儿疾病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23(16):138-139.
[4]王立军.97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及对策[J].中外医疗,2009,28(21):121-122.
[5]戴红梅,王淑玲,等.774例母婴同室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9,15(14):264-265.
[6]刘晶.母婴同室新生儿观察与护理[J].中国妇幼保健,2009,14(21):262-263.
[7]陈贝贝.母婴同室开展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J].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3(12):125-126.
[8]诸福堂,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3-414.
母婴护理的前景与现状篇5
关键词:母婴行业;购买行为;运营模式;创新开发;
一、母婴产品的发展和消费现状
中国的母婴用品行业,主要有孕妇和婴儿消费相关的东西,涉及很多行业,在通常情况下,具体包括衣、食、住、行、用、育、乐等方面。母婴行业的产品范围分为6大类,包括数百种系列,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极大地满足了当前人们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孕妇和婴儿的生活质量及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尤其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格外疼爱与关注,这些孩子们在长辈们的呵护中成长,在这种情况下,母婴产品日益丰富,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各导致很多消费者重复购买情况。这种消费模式有效带动了母婴产品的市场容量的增加,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我国母婴消费各样消费额呈现出逐渐增长的态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极大地繁荣了母婴消费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母婴消费额超过目1400亿元,由此可知,母婴行业具有客观的发展前景。
二、母婴产品的消费特点分析
在通常情下,母婴产品消费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孩子的父母和送礼者。但是市场商品多样性和消费观念态度的影响,在购买母婴用品过程中,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方面出现很大差异,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对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们来说,在购买母婴用品过程中,更加观众商品的品牌和口碑,受周围环境影响比较大。往往大品牌商品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大家都喜欢影响力大的商品。中国的送礼文化传统深厚,所送礼品的贵重程度体现着对受礼者的尊重程度,是心中地位的一种体现。但是对送礼者而言,更加关注母婴产品的价值和价格,在进行购买过程中,会受到服务生推销和电视网络广告的影响。
(一)母婴产品的消费特点与消费动向分析
如今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女孩已经成为现在母婴市场中最主要的消费群体。80后90后作为当今社会主要的生产力,他们有着比上一代人更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对商品的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作为年轻母亲,她们在购买商品时看重品质、品牌、时尚等很多因素。她们喜欢把自己的孩子打扮的帅气、阳光、引领潮流,所以品牌化将备受青睐。
除此之外,每个孩子的爷爷奶奶那一辈人,他们也有着很强的购买力。他们在母婴用品上非常舍得消费,这也是推动母婴产品能够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母婴用品的不断发展,很多母婴用品也被商家推向了礼品市场。母婴商品被当成礼品销售,送礼者在选购这些母婴用品时,大多不再关注产品的内在功用,而是看重名气、影响力等等的外在条件。。
(二)母婴产品消费终端的运营模式
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母婴产品行业兴起时间比较短,发展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不断完善生产和销售标准,保证产品质量,更好的为人们提供高端服务。目前产品的销售渠道多种多样,各个商家综合运用了各种渠道进行销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有效的分析市场发展风险,采取多维度的影响方式,不断扩大自身的销售份额,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母婴消费的终端运行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电子商务加目录销售方式,以红孩子和爱婴网为代表,这种盈利的方式比较成熟,发展速度很快。第二种是以店面销售为代表,有连锁店加盟的销售方式,这种方式也比较成熟,经营状况稳定,主要以孩子王、乐友为代表。第三种销售模式,主要通过社区网站博客为主要渠道,做的比较好的主要包括宝宝树、妈妈网等社区网站;第四种营销模式主要是社区网站上的单体店,但是受到发展空间有限,利润比较狭窄,产品数量少,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我国母婴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当今企业的生存环境受到各个方面的挑战,市场的动荡,新的对手的加入,竞争更加激烈,技术的普及与更新速度之快,使淘汰率迅速增加。母婴行业也是如此,面临着各个方面的挑战。
(一)母婴产品的销售服务有待提升
当前,随着我国母婴市场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价格趋于合理,便利了人们的消费。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销售服务中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对当前的主要消费群体而言,新生儿的父母多为80和90后,在生活用品上不仅仅局限于能用就行的消费理念,她们的需求逐渐多样化,但由于年轻父母大多数没有照顾婴儿的经验,他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商品时,无法对商品的质量和性价比做出准确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导购的力量显得十分重要,他们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建议,帮助他们更好的做出决定,但是在很多中小城市和小店面的商家里,但是服务的可信度有待提高,否则就会影响到商品以后销售。并且,当前母婴产品消费服务方式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在需要,很多销售人员不懂得把握客户的心理,不懂市场需要社区化便利化的销售模式,在这些方面仍需改进。
(二)母婴产品的品牌化需要加强
在中国的一些中小城市中,很多母婴产品的商店整体实力较弱,发展空间有限,没有形成专业化品牌化的商品销售链,之前的几大品牌在大城市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落后地区宣传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人们的正常需要,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壮大,无法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给消费者带来很多购物上的不方便。
(三)消费者的盲目攀比,易形成不合理消费
受到当前社会观念的影响,现代年轻人都选择晚婚晚育,在家长的资助下,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在孩子出生以后,对母婴产品质量非常重视,对于价格相对不敏感。许多父母认为母婴产品越贵质量越好,并且十分相信大品牌,认为国外的质量一定比国内的质量更好,从而出现盲目消费,存在过度消费的情况,甚至互相攀比,导致不合理消费。
四、创新母婴行业需求开发措施
为了更好的满足母婴产品的需要,保证产品质量,要对母婴行业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提倡合理消费,推动我国母婴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们之间的互相交流,信息分享更加的便利,微博、微信、电商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公众信息分享的发展。“网络评论”受到了网友的热评,信息分享更加的快捷自由。在各大网络平台,网友可以对产品进行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点评,构成了特殊的网络需求群体。随着网络平台功能的完善和网络消费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评价更加合理化和理性化,的渠道也不断拓宽。为了推动母婴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合理消费,就要广泛搜集母婴行业的数据,建立完善的网络评价数据信息库,对母婴消费行为、价值趣向、评论中体现的新消费需求和质量问题进行统一的搜集,从而从根本上优化母婴产品销售和影响方式,提升产品质量,保证服务质量,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在实际过程中,要广泛的搜集相关的专业知识,对母婴产品数据进行深挖掘和细分析,提升母婴产品的行业竞争力,促进母婴产业需求开发,帮助母婴生产企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张琳.母婴用品行业渠道分析[J].江西食品工业,2011(02).
[2]段晶晶.城市消费者涉入行为的质性研究初探(上)――以母婴行业为例[J].商业时代,2011(22).
[3]王万竹,金晔.我国母婴用品市场现状与趋势研究[J].中国商贸,2011(27).
[4]谢鑫.未来“互联网+”时代母婴市场营销模式的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5]杨楠.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5).
[6]陆剑宝,刘骏彬.母婴呵护,从终端产品和服务开始[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2(07).
母婴护理的前景与现状篇6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产科,重庆合川401520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管理在出院后产褥期母婴健康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6月在该院分娩的206例孕妇,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孕妇在出院后采用产褥期母婴健康管理,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服务。产后复查对两组孕妇产褥期母婴的健康状况、服务需求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在母亲生理心理、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健康等项目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对产褥期母婴出院后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更好地保障产褥期母婴出院后的健康,为临床进行产褥期母婴的保健延伸服务提供依据。
关键词健康管理;产褥期;母婴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3(a)-0066-02
健康管理是一个监测、分析、评估及干预个体或者群体健康的过程,除健康评价外,还可以根据情况针对性地提供健康计划,且通过鼓励、提醒及帮助令人们主动地改善及保持健康[1-2]。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医学的日益进步,实施延续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与运行效率。该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1月对出院后产褥期母婴进行健康管理,实施延续护理服务,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分娩的206孕妇,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1.5±4.3)岁,孕周22~38周,平均(30.2±1.3)周;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0.7±3.8),孕周21~39周,平均(31.1±1.4)周;除上述资料外,两组孕妇年龄及孕周等一般情况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1.2.1.1成立母婴保健中心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1名产科副主任护师,1名产科副主任医师,2名儿科医师,2名主管医师,2名心理咨询师,10名工作经验真年以上的助产护士,其人文关怀的理念较强,有着较强地沟通能力等专业素质。根据产妇需求,制定多样化母婴保健延伸服务如:产后康复中心、产妇瑜伽房。教会产妇产后可做的运动、合理运营养、产后塑身常识、新生儿智护训练等。
1.2.1.2电话随访在产妇出院后的第1周内由责任护士对新妈妈产后母婴的自我照护的多发问题(母婴饮食、新生儿护理及卫生、产妇健康等)通过电话进行指导,每次通话不少于15min,将每次随访内容、待解决和已解决的问题准确、完整地记录在孕产妇健康档案上。护士长在产妇出院1个月内对本科出院产妇进行电话抽查,及时了解产妇需要,同时对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考核。社区工作人员将在产妇出院回家第7、12、24、40天左右进行电话随访,实时指导。另外,医院设立母乳喂养热线电话,有专人负责,24h开通。
1.2.1.3上门探访应于3~7d内由专业人员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①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乳房、子宫、出血和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②对康复正常及出现母乳喂养、产后便秘、痔疮、会阴伤口等问题的产妇要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和相关问题处理。③发现有产后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治疗。④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比如新生儿的脐部感染及时进行指导。在上门前进行电话沟通,掌握基本情况与需求,对产妇在电话咨询里所提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服务。上门服务时应注意穿着及胸牌,服务结束后征求产妇意见并后续跟进。
1.2.1.4产后42d健康检查①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保健机构检查。②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产妇康复情况进行评估。③对已康复者进行性保健、避孕、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等方面的指导。
1.2.1.5中医药疗法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如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按摩、中医盆腔理疗等),开展产褥期、哺乳期保健服务。
1.2.1.6互动教学婴儿满月后,根据家庭需求或兴趣制定新生儿护理或产妇健康等课程,选择背景相似的产妇与家属,参加互动教学,随时提问,专家随时解答与指导。人员控制在10人左右,每节课约2h,课堂环境要温馨舒适。同时,将互动教学内容制成光碟,发放给产妇供其参考。
1.2.1.7组织活动首先对于活动的组织形式,应做到重视活动的内容,注意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比如可以举行宝宝体能比赛、家长育儿技能比赛、育儿专家传授经验等活动。活动举行的同时,产生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加强了产妇与家属的育儿技能,令产褥期变为幸福成长的过程。对于参加活动的对象,主要是由满月的宝宝及父母自愿参加。
1.2.1.8开设网络通讯平台除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与相应的网络公司进行合作,这样就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移动通讯技术平台,建立好妈妈通讯平台。平台的建立可以利于对咨询的解答以及相应的建议,若产妇遇到问题,可立即发送至平台,由母婴专家在24h内解答并回复给产妇。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常见的问题和答案进行详细的总结,选择有代表性的放在平台的论坛上,供产妇阅读与交流,做到信息的共享。
1.2.2对照组产妇产后由护士进行常规的出院评估,确定出院的时间并做相关指导,记录产妇电话,告知其复查时间与咨询电话。于产妇出院后的第1、6、12、24、40天分别进行免费的电话随访,每次通话3min左右,对母婴的健康状况进行询问并解答所提出问题,不过无健康教育与护理指导。
1.3评估标准
产妇出院后第42天复查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由产妇自愿填写,针对问题的不同的程度进行打分,采5分制进行评分,其分数越低效果越好,反之则差[3]。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在母亲生理、心理、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健康等项目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尤其是对孕妇的围生期健康的重视程度较高[4]。孕妇在每个时期都需注意健康,对孕妇进行健康宣讲已成为临床的重点工作,产妇出院以后,医护人员未对其健康教育,没有做好产褥期母婴健康指导与健康知识宣传的讲解等方面工作,而多数产妇缺乏产褥期的保健意识,从而引起疾病[5-6]。在母婴产褥期应不断提高产妇的保健意识与健康知识,通过宣讲围产期的内容及产妇的健康与营养知识、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制定新生儿满月后的相关活动,并利用网络的便捷来解决产褥期的各种问题,有效的改善了出院后产褥期母婴的生活质量[7-8]。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母亲生理心理、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健康等项目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是在新生儿脐部感染、便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乳腺疾病的发生率等项目,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以往研究结果对比,该研究结果基本与其一致,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规范化的健康管理对产褥期母婴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适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综上所述,健康管理对产褥期母婴出院后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更好地保障产褥期母婴出院后的健康,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为临床进行产褥期母婴的保健延伸服务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利凤.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在产褥期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0):15-17.
[2]张惠芳,刘萌.剖宫产出院产妇电话随访及健康指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98-100.
[3]张桂秋,闫树英,杨晓燕,等.健康管理对出院后产褥期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3):13.
[4]侯秀丽.产后访视中母婴健康问题的护理干预[J].护理与康复,2012,11(5):470-472.
[5]闻一华.母婴同室对母婴健康的好处[J].中外医疗,2014,14(18):133-134.
[6]HolroydE,LopezV,ChanSW.Negotiating“Doingthemonth”:anethnographicstudyexaminingthepostnatalpracticesoftwogenerationsofChinesewomen[J].NursHealthsci,2011,13(1):47-52.
[7]卜保鹏,黎采青,顾庆焕,等.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7A):2193-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