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保健知识范例(3篇)
儿童口腔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儿童;龋病;影响因素
AnInvestigationofDentalCariesandtheCorrelativeFactorsAnalysisin6-year-oldChildrenintheRuralAreainGuangxi
CHENBo-lin,LINWei-yuan,LIHe,ZENGXiao-juan
(CollegeofStomatology,GuangxiMedicalUniversity,Nanning530000,Gu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dentalcariesdiseasestatusof6-year-oldchildreninruralareainGuangxi,analyzethecorrelationbetweendentalcariesdiseasestatusandoralhealthbehavior,toprovidethebasisforruraldental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work.MethodsAccordingtorandomclustersamplingmethodtoextract14386-year-oldchildreninGuangxiruralarea,collectrelevantdatainthewaysoforalcavityand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ResultsThetotalrateofdentalcarieswas93.7%,theDMFTwere8.35.Dentalcariesdiseasehasthecorrelationwiththenumberofchildren'sdrinkingcarbonateddrinksandthetimeofbrushingteeth;thedifferenceh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
Keywords:Children;Dentalcaries;Correlativefactors
口腔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高,涉及人群广泛,严重威胁和影响着城乡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儿童口腔健康作为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发育是相当重要的[1]。龋病是由细菌、饮食、唾液和牙齿本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牙体硬组织发生进行性破坏的儿童慢性口腔疾病[2],是儿童口腔常见病。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广西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83.4%,高于全国66%的平均水平;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42.4%,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9%)。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农村6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其现状和特点,为分析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的关系、探讨适宜的农村口腔健康促进模式以及为卫生部门制订发展方针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开展时间为2012年9月~10月。调查选取了广西区内田东县、天等县、大化县、隆安县、靖西县五个县,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每个县抽取5个农村小学,即一共25所小学,每所小学6岁的学生全部列为调查对象。
1.2方法本次口腔检查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检查方法和标准[3],利用小型手电筒及常规口腔检查所需器械进行龋病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问卷调查所用问卷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所用问卷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简化,内容主要包括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在教室里当场完成,由调查人员进行填写前的讲解及填写完毕后的回收工作。
1.3质量控制开展调查前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分别对检查人员、记录人员和问卷回收员进行培训,并对检查人员进行标准一致性检验,检查人员本身的Kappa值和检查人员之间的Kappa值均达到0.8以上。各个检查点现场的检查条件一致;问卷调查由问卷回收员和学校老师一同组织学生填写,并由回收员现场进行核查,及时纠正漏填、缺项等问题。
1.4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使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录入,并做标准一致性检验,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两个样本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以探索各类因素对龋病患病情况的影响。统计检验的检验水准取0.05。
2结果
2.1口腔健康基本情况本次调查6岁学生共1438人,每个人均完成了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其中男生790人,女生648人。总患龋率为93.7%,其中男生占55%,女生占45%,统计学检验男女患龋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4,P>0.05);总龋、失、补牙数为11945颗,龋均为8.35。见表1。
2.2问卷调查情况
2.2.1饮食习惯问卷调查中包含了碳酸饮料、粘附性食物(饼干、蛋糕等)以及糖类食品三类易致龋食品的问答,应答率为100%。结果显示6岁学生每天进食易致龋食品1次以上的比例占44.4%,超过17%的学生每天进食易致龋食品大于等于2次;其中每天进食2次以上碳酸饮料的学生与每天进食1次碳酸饮料的学生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
2.2.2口腔卫生习惯有49.9%的学生每天刷两次牙,44%.7的学生每天只刷1次牙,而5.4%的学生从不刷牙;不同刷牙次数的学生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刷牙用时方面,46.4%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为1min或者不到1min,仅有25%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为2~3min,两者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P0.05)。
2.2.3口腔保健知识本次调查关于口腔保健知识的题目有6题,详见表。结果显示学生对刷牙及牙膏使用方面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较低,其中知晓率最低的是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作用,仅有28.4%的学生知晓。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3.1调查总体状况评析本次调查的1438名一年级儿童中,有超过90%的儿童患有龋病,患龋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口腔健康目标差距很大,同时也反映了广西农村地区6岁儿童患龋情况严重。广西是农业发达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占全国的4.3%;在广西生产的主要农作物年产量中,甘蔗所占的比例高达44%,年产量达到了7270万吨。该数据表明广西地区居民的蔗糖摄入量非常大,而在引起龋病的诸多因素中,糖类的摄取亦是重要的原因。很多学者对各种常见糖的致龋力作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各种碳水化合物中,蔗糖致平滑面龋的能力最强,在活体使用变形链球菌感染动物时更是这样。而且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基数大、覆盖面广、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农村地区的口腔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口腔治疗及口腔保健服务。这些都影响到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
3.2口腔卫生相关行为、知识影响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与其口腔健康行为存在相关关系[4,5]。①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影响着龋病的发生与发展,曾雄群[6]、黄薇等[7]研究发现摄入糖的频率与儿童患龋率相关,每天吃零食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受龋病侵犯。②刷牙情况:Wigen等[8]调查结果显示刷牙频率对儿童患龋情况有显著影响,刷牙频率低的儿童更易患龋。本次调查显示只有49.9%的学生能够刷牙2次/d,说明大部分儿童的口腔健康保护意识都比较薄弱。而本次调查统计分析显示不同刷牙次数的学生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刷牙2次/d的人数比例较低,而总体的龋病患病程度较重。另外本次研究发现每次刷牙时间超过2min的学生更不容易患龋,说明刷牙时间的长短对患龋情况有一定的影响。③口腔保健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儿童都知晓什么食品对口腔健康不利,在饮食方面能正确选择,但是在刷牙及牙膏方面的知识缺十分匮乏。只有不到40%的学生知晓每天该刷几次牙,每次该刷多长时间,而超过70%的儿童对含氟牙膏没有正确的认识。数据表明农村地区的口腔保健知识普及率较低。
3.3政策建议①家长及老师都应在儿童的饮食方面多加监督,减少小孩零食的摄入量及摄入频率。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将口腔保健常识融入到教学任务当中,以提高学生们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学校负责人应要求或建议学校附近的商店销售健康食品。每个学期应设有一节口腔健康教育课,加强饮食指导,鼓励学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早晚刷牙。②政府有关部门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到农村儿童的口腔疾病防控工作中,将口腔保健工作常规化,并将口腔疾病防控与医疗改革相结合,使得农村新农合能覆盖农村小学生的口腔定期检查、补牙、拔牙、洁牙等费用。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培训基层医师、教师、儿童保健相关人员,让他们承担部分儿童口腔保健的工作,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强各部门合作,共同关注农村儿童的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1]欧阳欣,朱瑾,冯娟,等.昆明市区12岁儿童龋病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7):88-90.
[2]梁远卫.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病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135-136.
[3]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张颖,刘璐,程睿波,等.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的差异[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67-69.
[5]HarrisR,NicollAD,AdairPM.Riskfactorsfordentalcariesinyoungchildren:Asystematicreviewoftheliterature[J].CommunityDentHealth,2004,21(1Suppl):71-85.
[6]曾雄群,林文红,范卫华,等.广州市5岁儿童乳牙龋病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0,18(3):143-147.
儿童口腔保健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儿童口腔疾病健康教育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7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180-02
口腔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患,在人类中广泛流行,其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1]。经临床研究发展,儿童中发生口腔疾病的例数较多。口腔疾病的出现,使儿童感到疼痛、拒绝进食,不但妨碍了人体所需营养素的摄入[2],甚至还会妨碍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其健康成长。而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应从儿童抓起[3]。我院为采用针对性预防措施,现对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0例儿童口腔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367例,女233例。患儿年龄在1~12岁,平均(6.27±2.81)岁。
1.2方法
对600例儿童口腔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统计600例患儿口腔疾病类型。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量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包括患儿日常饮食、刷牙方法、牙刷的选择和更换,口腔健康检查的频率,常见口腔疾病的知识等。
1.3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
2结果
600例儿童患儿主要疾患为:龋齿188例,占31.33%;牙髓病78例,占13.00%;尖周病56例,占9.33%;舌系疾病102例,占17.00%;乳牙滞留82例,占13.67%;外伤73例,占12.17%;牙齿错合21例,占3.50%。
3讨论
3.1患儿发病原因
患儿发病原因为:饮食不当、刷牙方法不正确、饭后未漱口、牙刷选择不当。
研究表明,饮食不当导致龋齿的发生。口腔中的细菌,能够利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牙齿表面形成一种黏性物质,在细菌代谢产生有机酸,并导致牙齿脱钙,逐渐形成龋洞[4]。而在牙齿萌出之前,食物的营养成分对牙胚的生长发育及形成和钙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旦饮食不当,营养缺乏,会导致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萌出后,耐酸能力也有所下降[5]。而儿童进食较多的零食,尤其是睡前吃甜食,更对牙齿有较大危害。
刷牙不当会造成儿童未有效刷牙,使牙齿表面仍留有软垢,不但不能有效清除食物残渣,还会导致牙釉质被损伤。漱口与刷牙具有同样的效果,而一般儿童多不能保证三餐后刷牙,导致食物残渣持续嵌顿在牙缝中,并大量繁殖。及时有效的漱口,能够将大部分的食物残渣都清除掉,效果较好。
而在儿童刷牙时,家长往往不能及时为儿童更换牙刷,牙刷选择较硬,也会导致细菌残留、牙齿受损。
此外,我院工作中还发现,对儿童口腔疾病的患者,家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部分患儿在发生口腔疾患后,家长用土方法治疗,而不愿意到医院就诊,造成疾病加重。
3.2临床预防建议
医院要加强对家长的健康宣教,提醒家长通过各种方法,保持儿童的口腔卫生。使其能够定期带儿童到院进行牙齿检查。一旦发现牙齿损害,及时治疗,防止龋齿加重。加强有关口腔知识的掌握,培养其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生活习惯,并对饮食进行调节。多进食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如蔬菜、粗粮、水果等,并食用含钙较高的蛋类、肉等,避免让儿童睡前进食。婴幼儿期间,要多晒太阳,补充钙和维生素。提高家长对口腔知识的重视,并配合有关部门对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建立各种途径在全民进行健康宣教,以普及口腔保健知识。
在1~3岁儿童乳牙萌出后,嘱其每年至少检查两次,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家长提供牙齿牙膏的选择方法,牙刷的大小要符合儿童年龄的大小,选择保健牙刷和儿童牙膏。在每次刷牙结束后,要将牙刷清洗干净,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新牙刷。
家长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口腔疾病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耽误患儿病情,更不可使用土方法、偏方等自行对患儿治疗。
此外,对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并不仅是针对患儿的健康教育,更是一种全民健康教育工作。宣传者包括幼儿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彼此结合,实现人人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1]韩惠兰,朱成男.儿童口腔卫生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119~3120.
[2]白亚利,王新元.饮食习惯与龋齿的预防[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93.
[3]苏吉梅,叶笑味,阮文华,等.儿童口腔疾病1657例初诊原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3,15(7):26-26~29.
儿童口腔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龋齿;口腔保健
[中图分类号]R78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b)-106-02
龋齿是影响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把龋齿列为世界范围内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龋齿病是一个多因素相关的复杂性疾病,与口腔环境、口腔卫生习惯、生活方式、饮食和行为习惯等相关。为了了解本地区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保健知识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笔者将本地区公私幼儿园随机抽查2678名儿童进行龋齿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本地区公私幼儿园2678名儿童,年龄3~6岁,公立幼儿园1398名,男童706名,女童692名,私立幼儿园1280名,男童646名,女童634名。其中农村儿童为1185人,城市儿童为1493人。
1.2龋齿的诊断
由口腔医生按象限顺序逐牙检查,对牙齿的点、隙、窝、沟等龋齿的好发部位用探针做重点检查后作出诊断。以可探到龋洞为诊断龋齿的指标,不分度,只统计乳牙龋齿数。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l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X2检验。
2结果
2.1公私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率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公立幼儿园龋齿患病率为31%,私立幼儿园为38%,公私立幼儿园总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P
2.2各年龄组龋齿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各年龄患儿乳牙龋齿发生较为普遍。发生时间早,发展迅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
2.3农村与城市父母对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的比较
调查结果发现:儿童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不系统,常规卫生知识都比较清楚,如早晨一般都会刷牙,但晚上养成刷牙习惯的没有早晨多,对饭后漱口习惯与定期检查牙齿的知晓程度不高,农村父母与城市父母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具有显著差异性,见表3。
3讨论
3.1公、私立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率存在差异
公立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率低于私立幼儿园,见表1,私立幼儿园保健管理不够规范,其主要原因是以盈利为目的,为节省开支,不雇用保健医生,龋齿防治知识了解少,卫生保健尤其是口腔保健方面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从而导致这些现象滋生。
3.2龋齿病发生的年龄特征
龋齿病不仅使牙齿缺损,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咀嚼功能障碍等,严重的还可以引起牙髓、牙槽骨及颌骨的炎症,甚至造成牙颌器官的后天畸形,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儿童乳牙龋齿发生率很高,且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上升。见表2。因此。提示人们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3.3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与儿童龋齿患病率的关系
调查发现,儿童龋齿、特别是乳牙的患病情况比较严重,且填充率较低,一方面与家长对儿童牙齿特别是乳牙龋齿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口腔保健对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与人们口腔保健意识淡薄,保健知识欠缺有一定关系。
4健康教育